第115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15)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裕亲王保泰今日收到一个帖子让他感觉到有些新奇。

为什么说新奇?

那是因为新奇在这是四皇子府中送来的帖子。

要知道他跟老四一向不对付, 以前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年纪太小不懂事, 仗着他阿玛还在,看老四不爽, 还暗暗的约过架。

可是这事后来不知道怎么被夫子知道了, 架没有打成,他还被训了一顿,自那以后他总觉得老四看他的眼神像是在看傻逼。

大概是年少时结下的梁子, 后来就一直没有合过气场, 他阿玛去世之后, 府上顿时跟以前有了落差, 王府着实沉寂了几年, 保泰这些年日渐沉稳, 总算明白他虽然被允许叫皇帝汗阿玛, 可他却始终无法跟皇帝的儿子相提并论。那这些道理之后,保泰就觉得有些无趣, 这几年来与外界几乎很少来往。

要不是老八主动接近他,他也不会和他走太近。

原以为一直这么相安无事下去, 竟然没想到会收到老四府中送来的帖子。

摸了摸下巴,保泰并没有先翻开,而是打量了一眼帖子上面娟秀的字体, 看着字体可不像是老四那一手字体。

保泰洒然一笑, 才接着翻开帖子。

这一开才发现这并不是拜请帖, 他大为眼开的是, 这是一张学院招生帖。

招生帖上写着大清皇家童子学院第一届招生等字样,下面招生的范围。

保泰有些傻了眼,原还以为这是老四暗地里想要拉拢他,可没想到送过来的竟然是这么个玩意。

他仔细往下看,招的都是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算一算,家里也只有次子广恩符合年纪。

他又往下看了,哦,原来还招女孩,保泰立即将招生帖往旁边一甩。

原以为老四会弄出什么花样,没想是打算亲自开一个学院,叫他们这些宗亲子弟的孩子去读书的。

保泰没有放在心上,汗阿玛可是给了他恩典,他家的孩子都可以进上书房读书,根本没必要去老四家开的学院去读。至于家中的女孩,保泰根本没放在心上。

收到帖子的人当中,不仅保泰是这样的反应,还有不少人也是同样的反应,不过有一些却不过面子,毕竟四皇子府中都已经亲自下贴了,直接拒了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有一些将孩子都扒拉出来,挑选了几个注定没什么出息的庶子准备送去。

还有一些实在舍不得家里儿子的,就打算叫女儿送过去凑个数。反正这些女孩总是逃不脱抚蒙这一途,送去,随便怎么教都行。

不过三日时间,敏宁就接到了不少回帖,算了一下,先期总共有十八个孩子确定能来,再加上每个孩子允许带一个伴读,最起码也能够凑到四十多人,四十多个孩子正好可以凑成一个班。

开学的时间定在七月一日,这个时代正好处于小冰河时期,一般到了七月半天气就开始转凉,等到中秋节前后都得披上外套了。

七月份开学的话,十一月半前就能够结束课程,毕竟那个时候外面就开始冰天雪地,光是走在外面就得冻僵。

下学期定在元宵节第二天开学,一直上到五月半,暑假放一个半月,寒假期间可以放两个月,这样算来完全度过了最寒冷的一段时间。

敏宁完全将现代时的寒暑假给掉了个,毕竟这个时代,冬天的威力可比夏天强多了,至少夏天热不死人,冬天就难说了。冬天多放假,那也是应该的。

再说暑假一个半月,够孩子们疯了。

确定好假期之后,眼看着也只有一个来月就得开学了,敏宁连忙将书本给定下来。

她又派人催了催,先将已经定下来,作为书本的书先送到朝廷那边管理出版的地方审核。

审核完之后才能够拿到书坊那边正式开印。

朝廷审核书籍的是翰林院编修,原本他们都没有实务,平常也多次修书。

后来朝廷将出版的权力掌握在手中之后,翰林院编修们便忙碌起来,每日里数以百计的书被运到这边,让他们来负责审核。

当然不仅审核书中的错误之处,他们的主要责任是审核里面有没有一些忌讳的文字,比如隐藏着反清复明的句子之类。

因为工作量极大,翰林院着实扩大了许多,最起码有上以百计的人在这里工作。

就这样大量的书来到这里后,最起码得一个月后才能够被批阅是否出版,有些运气不好的还要等三个月甚至半年后。

好在翰林院只管直隶的出版审核,其余各省都由当地的府衙开设一个管理出版的衙门,不然的话光翰林院还得更忙,应该是被铺天盖地的书掩盖。

可就这样,光直隶的书也足够翰林院忙个不行,翰林院最近几年的修书任务已经推迟再推迟,整日里都在审核外来想要出版的书。

三皇子闲着无事,来到翰林院。

前些年时整个大清的图书因为要使用标点符号导致要重著,翰林院的人还有众位皇子以及民间的隐士聚集在一起,三方一同审核先贤书籍的断句问题。

后来老四跟老八相继被调到户部,这事就不归他们管了。太子和老大也因为这事上面捞不到什么名声相继走了,还有老五这等硬被塞进来的,基本上一次都没有来过。

这事就落在了三皇子手中,地上还有至于其他皇子一起,实际上只有三皇子时常过来。弄得翰林院都以为三皇子才是主持这件事的人。

不过那些名著这些年都已经整修完毕,也早早的刊印下去,各地的学子基本上都换上了经过符号断句后的新书。

不可否认,有了断句符号之后,千百年有异议的地方,总算是有了个定论。

众位夫子拿到手的教材总算是一样,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根据自己的理解的断句来教学生。

这件事完事以后,所以说这个三方会审已经解散,不过三皇子可一点不客气,已经长驻在翰林院,不把自己当外人。

更是时不时的过来瞅一瞅,查看一下翰林院众人的进度。

这一日,有一位编修匆匆的拿着一包书进来,没有看到三皇子差点撞上他。

三皇子被吓了一身冷汗,瞬间的往旁边一拐,若不是他刚刚躲的开,非得撞倒不可。

“下官该死,还请三爷恕罪!”这位编修也被吓得一身冷汗,忙对着三爷跪下。

三皇子拿着扇子,稳住了身子,注意到周边有人看过来,便让他起身,“行了,起来吧,以后你小心点。”

这编修忙点头称是,说完之后才拿起地上的红布包。

三爷是眼神立即被吸引了过去,他一眼就看到那个红布包中露出的菱角看出里面包着一沓书,便问他。“你这里面的书是从哪拿来的?”

编修被拦住之后,恭敬的回答,“回三爷的话,这里是需要加急审核的书。”

翰林院虽然说是清水衙门,但也不是没有搂钱的地方。

比如急着要送出去印刷,那么便可以出银子花钱来买加急审核的业务。

这个里面是有明文标价的,只要出了银子,翰林苑完全可以将这些书挪到最前面来,保证不超过三日哪来的书就能够审核了,审核通过就能拿到一张表,这张表上有书刊号,拿着这张表才能够拿到京城官方指定的书坊印刷。

翰林院这个捞钱的法子是官方允许的,毕竟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不过是花点钱走个加急,于情于理都划算。

光这一项就能够给翰林院添加不少外财,更别提审核书,其实也是有费用的。

这部分费用是给翰林院发俸禄了,倒是让户部乐得不行。

可以说这些年翰林院凭借着手掌审核书刊号的大权,小日子过得不要太好,比那些清贵的御史大夫们过的还要滋润。

以前的时候翰林院的人想往上提,大多数去的都是御史台,可自从翰林院多了一份职责之后,那御史台的人可真恨不得再回来。

要知道御史这个职业,那可真是钱少又得罪人的活。

以前还嫌弃翰林院,只能够修书,您家中在京城的开销都维持不住,可如今这是发达了,转眼就御史台给抛在身后。

三皇子看到这红包裹,就知道是加急的书,他立即来了兴趣,要知道,看着一包裹这里面的书不少,一本书的家庭费最起码得出二十两,看一下也得上百两了,现在想要出书的基本上都是打算靠着出书后在书铺里卖出去赚钱。

还从来这样大手笔加急这么多书的,要不是不在乎那个钱,要不就是这书要的真急。

无论哪一个在在翰林院中都很少发生,这怎么不让三皇子来了兴趣。

“这些书是谁送来的?”三皇子又换了个问题问。

“回三爷的话,这些书是四爷府上派人送来的。”

三皇子一听眼神就不一样了,直接拦住了此人说,“先等等,先将这些书送到爷屋里,爷看过之后,你们再拿去审核。”老四那边送书过来,那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莫非他是打算要出佛经?

众位皇子之中,可以说只有老四对于佛经最是痴迷,其他人顶多是当个兴趣。

老四这两年大概都已经是走火入魔了,竟然将和尚都弄进了府里,弄的烟熏火燎。

编修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应了一声是。

翰林院三爷也有一个单独的屋子,平日里闲暇的时候便会寻一本书坐在这里打发时间。

这回他坐正在做最后面,示意编修将书放在桌子上。

编修还有些不放心,拎着红布包小心的将书放在桌子上。

“三爷,需要下官为你解开吗?”编修可怜巴巴的看着三皇子,他生怕这些书消失在三皇子手中,不管是三皇子还四皇子,都是他一个小小编修无法得罪的。

只希望两尊大佛打架,莫要波及到他这个无名小卒身上。

三皇子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编修边看边往外走,一副万分不舍的看着那红布包。

等人离开之后,三皇子才伸手去打开红布包。

一看里面竟然有六七本书,在这上面的一本,封面上写着大大的数学两个字。

三皇子发现并不是佛经有些惊讶,随后翻开了这第一本书。

过午时,那编修磨磨蹭蹭的又路过,见三皇子总算是放下了手中的书忙过来问,“三爷,已经是午膳的时间了,要不您吃过饭了在看。”

三皇子一脸意犹未尽,他从来没有发现读书竟然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宛如天书一般的数学竟然这么容易理解。

其他书本里面的知识也简单易懂,又极为童趣,若是他小时候也看过这些书那该有多好。

这个时候,三皇子已经反应过来,这些书应该是老四家为开办的童子学院准备的书。

这些书才真正是让孩子们学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小时候汗阿玛是告诉他们,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所以他们也习惯了读书那种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学习方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看完一本书,竟然能了解那么多知识。

原来蝴蝶是昆虫变的,原来日升日落是自身脚下的土地在旋转。

三皇子没想到自己也能从中了解不少知识,他不由得佩服起这编书的人了。

随后又想到家里的几个孩子,好像也有合适的,要不先去老四家学上一学期,要是不行的话再回家自己读,反正也就耽误个三五个月时间,不指望这些孩子去考科举。

原先收到那个帖子后,三皇子还没有放在心上,可如今看到这些图书之后,他觉得可以送孩子过去一试。

不是还有招生女孩吗?要不将二格格也送去,年纪也符合,顺便照顾弟弟们。

编修看着三皇子又发起呆来,忙又小心的问了一句。

三皇子回过神来,将书放在一旁,然后起身跟他说,“行了,将这些书都拿回去吧是。时辰不早了,爷该回府用膳去了。”说完他拿起放在桌角上的扇子,“唰”的展开,潇洒之极的走了。

编修眼睁睁的看着人走远,然后他急忙将书全都拢在一起,用红布包裹好,尽快的送到上级那里。

随后又在心中庆幸,庆幸三皇子没有让他为难,不然这书少了一本,他都不好交代。

不论哪一个皇子,都不是他能够得罪的。

敏宁正拿着一封一封的信在看,这些信都是报馆那边筛选好之后送过来的。

看了一封,旁边的碧影便将这封信跟信封放好,这是避免回头选定了文章,结果却找不到信封上的地址,那稿费可就没办法给人家。

喝了一口水,她又继续看下去,到目前为止倒是选了几篇她满意的,她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她能够读懂就行,至于其他如骈文一样,她根本连看都不看。

自己都看不懂,何况是那些孩子。

好吧,经过现代教育,敏宁的文学素养也不高。

当然,这不能怪她,谁让她从小接触的都是白话文,还真没拿文言文当做日常课文来学的。

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她还能看得懂,可要是真的跟她拽文,那她可就是名副其实的文盲。

所以抱歉了,凡是她看不懂的全都淘汰。

再从这些没有淘汰的文中,敏宁挑选出几篇文字质朴的文章,凡是成人思想都不要,让一个孩子理解成人的思想也太为难人了。

大概挑选的差不多,敏宁发现还真留下了不少,看来这个时代能人还是挺多的,已经有了限制,竟然还能够挑出这么多的好篇章了。

这些挑出来的,敏宁决定拿给四爷看一看,她并不是真正的文学专业,她能看出文章的好坏,但却看不出文章里有没有夹带私货?

所以需要四爷帮忙挑出来,等挑完之后再送去给那些夫子决定,选取哪些篇章作为学生的课文?

门外传来匆匆的脚步声,敏宁抬起头来,转动了一下酸痛的脖子。

那外面的人当即敲门。

碧影开了门,就看见贾进禄站在门前。

“什么事儿?”敏宁开口问。

贾进禄就站在书房门前,透过碧影跟敏宁报告,“主子,三爷府上送来了一张帖子以及一封信。张爷爷让小的给您送过来。”

敏宁说了一声,“碧影,接过来给我看看。”

贾进禄从怀中掏出来之后,交给了碧影。

碧影接过后转身往屋里走交给了敏宁。

府里的人都知道,府上有两个书房是不能够进的,一个是贝勒爷的书房,一个是安侧福晋的书房。

前者是男主人亲自下的禁令,后者府里的人谁不知道?安侧福晋掌握着大量的资产,许多命令都是从她这个书房里发出去的。这里一个纸头可能都是机密。

传出去甚至会整个行业受到震荡,也幸好敏宁身处贝勒府,不然那些商业间谍早隐到她身边去了。

敏宁看到帖子就放在桌上,她看都没有看就知道这是她之前送到各府上的招生帖。

撕开信封之后,敏宁打开那封信看了起来,没想到这是三皇子的亲笔信,信是写给四爷的,说才看到他那张招生帖,为了以示歉意不仅将府里的几个适合年龄的孩子都送过来,还打算让二格格也跟着过去,一来是照顾弟弟妹妹,二来也是开阔一下眼界,多读点书,就算抚蒙之后,性子也能开朗一些。

在这个时代,抚蒙之后的女孩平均寿命都不长,男人们自然知道这个原因,只是为了延续大清跟蒙古之间的联系,就算拿女孩子们的性命来填也是熟视无睹。

可以说在众朝代之中,大概也只有大清的公主过得最悲惨。

三皇子软的硬的都说了,总的来说,他的意思就是,哥哥报名的时间是晚了些,不过看在都是他侄子侄女的份上,让四爷给个面子。

敏宁笑得合不拢嘴,多出来几个学生,她高兴还来不及,面子自然要给。

最后又想到对三皇子后院中的情况也不了解,便问向贾进禄,“对了,三爷家都有哪几个孩子符合年龄?”

贾进禄这些天可没少帮忙整理宗亲和皇子府中适龄的小阿哥,对于三皇子府中还算是了解。

“弘晟阿哥在上书房读书肯定不会来,那适合年龄的也只有弘曦阿哥和弘景阿哥以及二格格和三格格。”

弘景?

敏宁一听还以为跟自家元宝重名了。

好在贾进禄这时候帮忙解释,“这位弘景阿哥,咱们家的二个少个日字。”

敏宁点了点头,皇帝儿子多,这皇孙自然也多,日字旁的字稍微出彩一点的都用光了,有许多不注意就取了重名。

先前四爷也跟他埋怨,他看中了弘晟这个名字,没想到被老三家的抢了先。

“弘景就弘景,回头大不了跟弘暻分开分成两个组,名字相同,这是难以避免的,全国还不知道有多少个类似的名字呢。”

敏宁能想得开,贾进禄自然也就不多嘴了。

随后让贾进禄赶紧给三皇子府中回个音,“就说七月一日是开学的日子,别忘了将孩子们送来就成。”

开学时再说其他的,敏宁原来想让这些孩子们都住宿的,后来想了想觉得又不行,才几岁的孩子自制力不行,可能想家想得根本无心读书。

还是让每个府差遣马车过来迎接,当然要怕费那个事的话,可以由学校组办一个校车接送。

到了五月底,天气逐渐热起来,皇帝终于准备启程前往热河避暑。

大皇子、太子、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都在随驾之列,而除了这些成年的皇子以外,皇帝把自己最心爱的十八阿哥也带上了。

三爷、四爷属于被留守在京城之列。

三爷和其长使修撰的书即将大成,所以忙一点无法出行还算正常。

可四爷呢?

他先前忙碌着航海贸易,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目前不可能有那么大手笔的在往倭国去,每月里去十来条船已经足够了。

特别是先前收回户部的欠账,那可是大功劳,没道理这一次不带他前往塞北,可偏偏皇帝就将他落下。

四爷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不过敏宁确实觉得家中气氛有些变化。

大概四爷是真的受到了打击,又拾起了经书恢复跟禅师的交流。

敏宁暗地里嘀咕一声,没去才是好事,还真以为现在是皇帝年轻那会儿。

皇帝年轻自然不惧儿子,可是是因为年老,才将几个有威胁性的儿子带在身边,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怕天高路远,京城这边要是出了什么状况,皇帝伸手莫及。

至于将三爷和四爷留在京中,肯定是对他俩放心。

敏宁没理会四爷那些小心思,闲的时候或许还会安慰他,可这些年过来,她都已经习惯了四爷定时性发作,她才不相信四爷真的能够忘却红尘,抛出杂念出家去。

看他平日里肉也吃,酒也喝,偶尔还找人滚床单,敏宁最后一点担心也抛却了,开始忙碌起自己的事去。

皇帝离京之后,京城里照旧安静下来,皇帝离京好像鬼马蛇神也跟着离开,日子又平淡了下来,就算偶尔有轰动性的新闻,顶多就是哪家小妾被抓住红杏出墙给丈夫戴了绿帽子,要不就是哪家的纨绔子弟踢了铁板。

这些都是小事儿,敏宁挑了个时间,告知了四爷一声,便去了几位夫子家。

敏宁原本也想请张英做夫子,只是老大人都七十二岁了,敏宁实在是怕他哪里伤着,听说过年那会儿因为天寒差点没撑过去。

后来赶紧送到医学院去,结果却检查出这是老年病,是身体已经快到极限,根本不是靠治病能够治愈的,那边的大夫交代张家好生照顾老人,最多也就半年时间了。

听说这一次张廷玉告了假,原本并不想随皇帝一同前往赛北,后来被张老大人拿着拐杖打了两下,硬是将人赶去来。

皇帝那边知不知敏宁不知道,不过这事四爷却是知道的,还跟敏宁感叹过张廷玉纯孝,张英的舔犊之情。

敏宁心里顿时明白为何未来张廷玉会成为四爷的心腹大臣,原来这么早就刷过脸了。

跟夫子商议过文学课文之后,由简到易,从简单的文字教起。

这个时候敏宁恨不得弄出一本新华字典来,要是有了字典,只要学会了拼音,那认识字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样想着敏宁回到府里后就默默的整理了一套拼音出来,不过暂时还藏着,毕竟这套拼音只是后来人整理出来。

现在的北京话可跟普通话大不相同,她就算拿出了这套拼音,又凭什么让别人按照这套拼音来学?除非时机成熟,伴随着大清各地遍开的小学,才能够将普通话推广开,等到绝大多数都认同普通话之后才能将这种话语定为官话。

六月份出了一件令人措手不及的事,原本敏宁还以为张英时日不久,未来会迎来这件丧事,可没想到明珠竟然先走一步。

这代表着明珠为首的大皇子利益群体瞬间崩塌。

这位前是跟索额图斗了半辈子,结果目送老对手活活饿死,自己也退出朝堂被皇帝压了二十多年没有翻过身。

可只要明珠在,大皇子的这一系就有顶梁柱就不会倒,可如今被称为明半天的权臣终于倒下了,给人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朝廷这边快马加鞭送信给皇帝,皇帝没有让大皇子回来,反而让人送了口谕回来命三皇子前去祭奠。

众人不知唏嘘一介权臣落到如此田地,还是感叹他得有善终。

日子这么不咸不淡的过去了,期间发生的其他事情都跟敏宁无关。

眼看着到七月,学院那边人员已经入住进去,就连食堂都已经开了伙。

当然,食堂面对的客人是太学那边的学子,这里的伙食即好吃又干净,然后不仅有水果,还有冰碗。

对于已经热的煎熬着的学子来说,烦躁的大热天,吃一份冰碗去去燥热是最快活的一件事。

可以说除了第一天过来吃饭的学子不多以外,等到第二天口碑传开,那过来吃饭的人可算是挤满了。

敏宁事先过来视察过,随后决定,以后的午膳还是有学校中的工作人员送到学生面前,万万不要来食堂跟太学的这群饿狼挣口粮,以往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饿着了,才会争抢着打饭。那场景看到还以为到了未来的大学食堂。

好在食堂跟学院有一个月门,抓紧让人打了一道铁门过来,就将太学隔在了外面,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书本已经加印好,每本订了一百,足够这一学期的学生使用了。

就是文学的书本晚了些,导致这部分书只来了一部分,剩下的得这两天连夜加印。

这些书跟先前送过去审核的样书不同,敏宁也算是寻了个漏子,那书的内容过稿之后,等到翻印正版,敏宁都按照从左到右横排来印。

也就是说跟现在从速排从右到左的顺序大不相同,敏宁决定给孩子的教材全都改成这种。

以前她就说过,有朝一日肯定将排版改成她顺眼的格式,这回要教这些孩子,自然得先灌输他们这个概念。

习惯了横排,就不相信还能籍贯不方便的竖排,这些孩子一个个金贵得很,身份也不低,也是未来将竖排改横排阅读打下基础。

也幸好,这书籍的内容多数都是年轻的助教再教,没有被那些老大人看到,不然非得气的罢职不可。

六月的最后一天,敏仪被敏行送到湖府里来。

这还是这些年第一次见到长大后的敏仪,已经成长为帅气小伙子,不像哥哥姐姐面像肖似母亲,敏仪但更像安父,只是轮廓要柔和一点,勉强可以说算一个小帅哥。

看到敏宁时有些害羞,敏宁就推了推他,“快叫姐姐,之前在家不还姐姐长姐姐短吗?怎么到这里就害羞起来了?”

敏宁跟着笑,一旁的元宝正好奇的看着陌生的敏仪,大舅舅他是认识的,不过小舅舅从来没来过家里,元宝也是第一次见到。

“姐……”敏行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敏宁应了一声,然后拍了拍元宝的脑袋说,“这是你小舅舅,叫人。”

元宝乖巧的喊了一声,大概也不乐意在屋里呆了,就跟敏宁说了一声,往外跑去了。

敏宁让两人坐下,有丫鬟送上来一壶茶跟点心。

敏行开口,“明天不就要去学院了吗?特意带他过来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敏宁看着丫鬟倒了两杯茶给两人端了过去,才开口,“也没什么忙的,不过,有些程序敏仪还是要办的,对了……”说到这里,敏宁看向敏仪,“之前送过去的书你有看过吗?”

敏仪忙点了点头,“看过了,我还带在身上。”他说这就像是要从怀里将书掏出来。

敏宁笑着制止了,“看过了就好,回头可是要将书上的知识教给孩子们,等会我带你去学院里,告诉你哪几日上课。你的任务就是将课本的内容分成一学期来教授给孩子,别教的太快,太快的话孩子不容易理解。也别教的太慢,总不能一学期过完了,一本书还没有学完。”

敏仪点了点头。

敏宁这才跟敏行说,“那今日就让敏仪住在府上,明日里正好去学院里帮个忙。等他忙好了就住进学院中的宿舍里,现在不准备收留孩子们留宿,那空着的宿舍正好可以让助教们来住。”

敏行点了点头,“那行,回头他要是缺什么我再给他送来。”

敏宁嗔了他一眼,“别忘了还有我这个姐姐在,他缺少什么我这府里会少了他的?”

“那些,这小子就拜托你照顾了。”随即又朝敏宁挤眉弄眼,“对了,别忘了给这小子找个婆娘来管他。”

一旁的敏仪听到顿时瞪了大哥一眼,“大哥,你在说什么呢?”然后又不好意思的瞅了敏宁一眼。

对于这个姐姐,敏仪是非常犯怵的。

八岁的他已经记事了,自然记得小时候的事,他知道这个姐姐回来之后,家里就有了大变化,可是就在家里呆的时间也不长,如今十年未见,她身上积威甚深。

这给敏仪带来了陌生感,总觉得姐姐跟以前的姐姐大不相同。

敏行也没有呆多长时间就离开了,敏宁便给敏仪先安排了住处。

吃完了午饭之后,才带着他前往对面隔了一条街的学院去。

明日里要接待孩子们来入学,大概会有些忙,所以这一次就得先分工好。

干净的教室内,摆放着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背面镶嵌着薄薄的铁皮,还有简易的吸铁石。

当然暂时没有粉笔,就先在纸上写好大字,等干了之后用吸铁石,贴在黑板上,这样照样可以来教孩子。

好在,这个时代教孩子的内容不是太多,不需要用粉笔写下太多文字,这些功课都是可以事先准备好的,节省了课间的时间。

等其中的员工明白各自的工作,便解散了,敏宁先回了府,敏仪称想要熟悉一下学院,便留在了学院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剑道第一仙 唐人的餐桌 最强战神 光阴之外 我有一剑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踏星
相关推荐:
最强万界帝尊异界学神残龙谱小岛有人家血案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