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20)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四爷很明确的感觉到朝廷的变化, 最近朝廷都似乎若有若无的针对洋人,出海贸易能得到大量的利益, 这已经是人所众知的,先前只是朝廷领头, 大家伙跟在后面喝汤。

到如今朝廷撒手, 轮到他们开始动手了,光是去年让家里人跑一趟就将先前的成本能收回来了,海外并不是如前朝所言的那样没有利益, 反而有大利益。

一时之间不朝廷中不少人转变了思想, 觉得前朝闭关锁国的政策真是傻透了。

当然也有一些想独吞利益, 仍然坚持着之前的思想, 不过在如今这股大浪潮之下, 根本引不起一丝涟漪。

这做海贸能赚到钱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 可这块肥肉已经成为大清上层人独享, 民间只是听说,总觉得这种事情距离自己很遥远。

可这回猛然传出一个消息, 原来在遥远的大陆上,竟然是遍地黄金, 只需一张船票,一张船票就能够改变全家贫困的命运。

这如何不吸引人神往,更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大江南北, 除了实在是封闭的地方, 就连蒙古草原上的牧民都听说了这个消息。

不说民间, 就连朝廷中的人也坐不住了, 这种好事怎么能便宜了那些泥腿子?

既然打算跟洋人抢金子,自然对洋人的态度有所转变,再清的洋人都能够感受到旁边若有若无的打探,不少人更是苦着脸,他们只是传教士,又不是商人和罪犯,哪里能清楚的知道新大陆的事情?

敏宁收到澳洲的消息,并没有告知其他人,相比较富庶的美洲,澳洲距离大清更近一些,但短时间内她却没打算说出来。

一来要是知道有一块距离更近的大陆,谁还会舍近求远?

那么敏宁先前做的一切安排都会付之流水,她最想要的不是不能够吃的金子,而是美洲大陆上那些丰富的物种。

何况这么一个富庶的大陆,完全能够填饱百姓的肚子。

敏宁打算将美洲当成一个殖民地来打造,中原的百姓最喜欢土地,敏宁相信只要答应分地,就能将人口迁移过来和当地土人混居。

就像千百年来的先民一样,用中原文化教化蛮夷。

不过现在大清的人口也不多,也才两亿多,远远达不到前世十几亿的人口,也享受不到人口给所带来的红利。

这就需要大清鼓励声生育,要养活那么多人口,就需要大量的粮食,那么粮食该怎么来,除了改良粮种以外,就是寻找新的肥沃的土地。

澳洲的事敏宁决定瞒下来,美洲这个功绩就便宜给皇帝了,澳洲就留给四爷。

现在先开拓,四爷继位时就能够享受美洲所带来的利益。

元宵节后的第一次大朝,凡是朝呈上奏折奏立太子,都被皇帝给压下去了。

不管是请求立其他皇子,还是请求复立废太子,皇帝通通按下不提。

因为储君未定,朝臣难免心中不稳,都无心办公事了。

皇帝也知道拖延不下去了,于元宵节后的第六日复立太子,还一口气封了几个儿子,在前朝时封了爵位,就直接赶出京去就藩,这是为了巩固太子之位。皇帝也算是吸收了之前的教训,就是因为之前没有册封爵位才让他们有了妄想,而他却忘了这里不是前朝,大清可没有给皇子们分封封地。

三爷原本以为自己有希望,结果被皇帝打了个措手不及,皇帝以他和太子关系好为由,将他从贝勒封为诚亲王。

与此同时四爷晋封为雍亲王。

这其中大概也只有老九觉得自己最可怜,他八哥是廉亲王,他九弟是敦郡王,亲哥是恒亲王,就连不显眼的老七都混了一个淳郡王,可他那偏偏就是一个贝子,大概是老爷子不待见他,连个贝勒都舍不得给。

就连十四都比他强,虽然同样是贝子,可人家却有一个固山的封号。

想到这里,新出炉的九贝子泄了气,有总比没有好,至少比在家反省的小十三强,因为不受汗阿玛待见,还是一个光头阿哥。

一下子从禛贝勒府变成了雍亲王府,府里的人走路都带着风,不管哪一个脸上都带着笑容。

贝勒府变成亲王府,第一件事就是府上的规制得改,亲王王府有自己的规制,府邸得比贝勒府大一倍,可后面再加上一点,就得靠近城墙了,根本没办法扩充,那只能往前扩充。

四爷打算将府邸前面的几排房买下来改造,这样一来就跟柏林寺做了邻居。

而位于柏林寺后面的八爷府邸,那么就无处可扩了。

正好不论四爷还是八爷都不希望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眼皮底下。

八爷动作也算利索,立马就上报了皇帝,另择一处重新开府,正好裕亲王府和安亲王府中间有一块地是空着的,八爷就挑了这块地方用来建造府邸和这两位亲王府做邻居。

既然八爷要搬走,那么四爷也没客气,正好他嫌弃东花园太窄小,便将东花园向东扩充,一点也不客气的将八爷原来的一半府邸划到花园的范围。

图纸一下来,也并不是立马就要动工,光是拆迁前面的一排旗房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府上一下子要大动工,难免吵着一家人。不像隔壁老八简单,直接等待新府邸建好之后才搬过去。

四爷想着搬到其他地方先暂时住下,可畅春园那边的府邸还没有建成,一时之间只能够搬到屈居于府邸。

皇帝大概是看出了四子的为难,再加上这个儿子这些年所作所为难免合他心意,一腔诚心只为他这个阿玛着想,这样一想皇帝就将畅春园北边一座新建成的园子赐给了他。

四爷收到园子没几天,就为这个园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圆明园”,随后便搬了进来。

听到这个名字时敏宁觉得有些恍惚,仿佛见证了历史一般。

这座未来的万园之园,终于有了它的名字。

搬进圆明园跟皇帝比零,大概是每一个皇子都羡慕的,特别是三爷直接大手笔买下了一块地皮也准备建园子。

四爷成为亲王之后,就为后院女子有子嗣的家眷请封,请封的人选也只有一个就是李格格,一转眼李氏也成了侧福晋。

四爷大概是对后院女子的位份非常吝啬,做贝勒时,就可以拥有两个侧福晋,偏偏只封了敏宁一个。

等做了亲王,侧福晋的空位一下扩大到四个,然而他也只提了拥有两个儿子的李氏位份。

还有两个位子,那简直让后院其他女人望眼欲穿,可四爷偏偏就罢手了,也不知道是几个意思。

敏宁看了一眼四爷,这人对女人不像他老子那样大方,给予女人位份非常吝啬,不仅现在未来更是。

李氏做了侧福晋一下子抖了起来,虽然说在府里的位置没什么变化,可明确的可以看出,抖起威风更名正言顺。

特别是对下面那些小格格们,动不动就摆侧福晋的谱儿。

这个侧福晋位置,按资历也该轮到李氏,要不是当初敏宁被皇帝意外提封,按照四爷的性子,很有可能敏宁得等到这个时候跟李氏一起被请封为侧福晋。

圆明园建得并不大,就是普通的园子,围绕着前湖后湖而建,里面的景色也不多,还不如旁边属于明珠的园子大。

不过现在明珠没了,这园子就落入其子手中,若是后代没有起色,很有可能保不住这座园子,毕竟畅春园旁边的地皮可是热门。

圆明园里的建筑不多,住的地方更不多,所以四爷就带了福晋敏宁,还有李氏以及府中的几个孩子,至于其他格格自然还是呆在府里。

敏宁住了一段时间就感觉到不方便,主要是见人不方便,这里距离畅春园非常近,车来车往稍微有个动静很容易被发现。哪里像以前府邸只在一个角落,不用担心别人的目光都看过来。

三月时分,圆明园里得草木已经长出了绿芽,显得一派葱葱郁郁,非常有生机。

敏宁这边也收来了郑均已经回来的消息,不仅他回来了,竟然还将美洲的土人给带回来了。

这倒是让敏宁非常惊讶,特别是郑钧还送来了一封信,在信上详细的写了这些年他在美洲的发现。

敏宁脸色严肃起来,便将这封信递交给了四爷。

四爷看了信之后,立即皱起了眉,“也就是说那块大陆上,还有当年殷商遗民?”人们以为是一块新大陆,没想到几千年前,中原之人就已经到达。

四爷这些天一直关注着新大陆的消息,毕竟太子复立,储君之位已经落下帷幕,所有人暂时歇场,自然而然就将目光转移到如今最火热的海外淘金一事上。

目前也只有一艘船带着黄金回来,朝廷虽然相信这事是真的,可证据太少不足以取信所有人,便放任那些百姓出海,来获得更多的证明。

这一回又是几艘船回来,同样带着大量的黄金银子,就越发朝廷的人坚信,让沿海的百姓疯狂。

四爷已经接到消息,这几艘船都是安佳氏名下的,也正是她名下的,皇帝才没有动,而是找四爷来询问,不然的话那几艘船刚一靠岸就被皇帝随便找个名义给没收了。

没想到刚一回来,敏宁就塞给了他一封信。

四爷看了信之后,大致对美洲就有了一些了解,原本以为是洋人发现的土地,大清是后来者,想要做什么都名不正言不顺。

没想到竟然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原来那座土地上并不是洋人先到,而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祖先漂洋过海过去了。

四爷觉得这封信要是交上去,汗阿玛肯定会感兴趣。

将信收了起来,他问敏宁,“你手下的那个郑均能否叫来随我一同去见汗阿玛?”

敏宁当即说,“人还在天津,不如我这就传信过去,让他带着那殷商遗民回来。”说到这里,敏宁又道:“正好,郑钧也从美洲那边带来不少‘土特产’,要不回头一块送给皇上。”

四爷当即皱眉,“汗阿玛会稀罕那些土特产?”

敏宁嗔道:“爷,你还没有见过,怎么会知道万岁也不满意那漂洋过海带回来的‘土特产’?”除了不少粮种以外,还有小半船的金银。

除了分给其他船员的,余下的郑钧都当成礼物送给了她,敏宁看着那一张礼单,觉得这些还是放在皇帝手中有大用,至于里面的金银就当是为了皇帝的,她不缺这点,就是让皇帝见识一下美洲的富裕。

听说皇帝最近手头挺紧,因为购置了大量的水泥趁着枯水期抢修河工。

敏宁随手将礼单递了上去,四爷看了她一眼才接过去,扫了几眼之后,便将礼单放回怀里。

没想到除了几样那些传进来的粮食种子以外,还有这么多闻所未闻的种子。

这些种子还不知道能否适应大清这边的气候,但是无妨,勤劳的农民会让这些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开来。

郑钧是第三日回到京城的,跟随他回来的是亚蒙,这些年他教了不少人说汉话,也只有亚蒙学得最好,虽然他的音调有些怪,但是却不耽误他跟人交流。

郑钧在靠近回到陆地前前,便将头发和胡子给剃了,现在看来除了沧桑了些,跟旁的人没什么大不相同。

郑钧回到京城,并没有急着去拜见主子,而是先回老家跟几年未见的母亲磕头。

李寡妇哭着抱住儿子,捶他的肩,“你这个死小子,怎么出去这么久也没个音讯?我还以为我等到死都见不到你了!你爹可只有你这个独苗苗,要是你没了,我下去怎么能对得起你爹?”

郑钧眼眶里含着泪不住的跟李寡妇说,“娘,是我的错,一切是我的错,是儿子不孝,没有早点赶回来。”

李寡妇也抱着他哭,说:“娘知道你是干大事的人,也不拦着你,但你得给家里留一个后。”说到这里,眼泪一抹对着郑钧说,“娘看中了一个媳妇,回头给你求去,这回说什么都得听我的,要是不给我生个孙子,就不准你离家。”

郑钧看着自己娘已经花白的头发,心酸的点了点头,“娘,都听你的,你看中了谁,儿子就给你娶回来。”

李寡妇听到保证之后,立即笑的起身,“这可是你说的,回头可不准出尔反尔。我看中的这个丫头,那可真是一个能干的人,保证合你心意……”

郑钧勉强扯起嘴笑了,就在这时外面大门传来敲门声。

“娘,这个等会再说,我先去开门。”

郑钧开了门之后,发现外面是一个陌生人,立即目露警惕。

随后而来的李寡妇看到来人之后,立即推开儿子的手臂笑着打招呼,“原来是刘公公,不知道过来是有何事?”

然后又给儿子介绍,“这一位是王府里的刘公公,这几年里还对我多有照顾我。”

郑钧刚回京就知道贝勒爷已经身为亲王,虽然知道这几年口中的王府是指哪个王府。

当即拜谢,“多谢这位公公对我娘这么多年的照看。”

刘公公笑着摇了摇头说,“郑爷,千万不要客气,这一切都是主子交代,您为主子做事,主子自然要照顾好您的家里。”

郑钧摆了摆手,“不值得你称呼我一声郑爷,叫我郑钧就可。”

刘公公竖起手制止了他的话,“您别客气,我叫隔壁的林爷也是这么叫的。”

现在这里郑钧也不再继续推辞,而是问:“不知道你这次过来是?”

“主子说,等会儿万岁爷有可能召见你和你带回来的那一位,还请您随我一同前往畅春园等候。”

面圣这件事郑钧早就知道的,他甚至知道今日带的那几车东西已经穿过皇城呈给了皇帝。

原本以为最起码得过一日,没想到刚一进京皇帝就可能召见他。

郑钧看向旁边的屋子,亚蒙就被他安置在那里,这样想着郑钧面对刘公公说,“还请公公稍等一会儿,我换一身衣服随同同伴一起。”

刘公公也没有为难他,他可是知道这一位跟林源一样,是侧福晋的心腹之臣,这样想着刘公公脸上带上了微笑,“不急不急,还有一点时间,郑大人可以先忙您的。”

虽然刘公公是这样说,但郑钧哪敢拖延时间。

很快,他换了一身衣服就带着亚蒙出来了。

亚蒙虽然五官跟大清有些相似,但还是能够看出不同来,但总的来说,跟那些被普通百姓视为妖怪的洋人相比,更加能够让大清接受。

马车已经停在门外了,郑钧带着亚蒙上了马车,刘公公也跟着坐上去,外面的车夫甩了一下马鞭,马车便轻快的跑了起来。

京城的主干道去年便换成了水泥道路,不管是阴天,雨天都告别了泥泞的烂路,马车跑在上面也轻快起来很容易就能带动。

出了皇城一路往北,全程一共也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畅春园。

郑钧觉得自己来早了,因为他带回来的几马车货物,都堵在畅春园门口,还未拉进去。

刘公公自然是没有那个资格进入畅春园的,便带着两人来到畅春园等候的地方先坐下。

回头皇帝要是召见的话,自然会有人来唱他的名字。

四爷已经来到皇帝身边,将礼单还有那封信一块呈了上去。

皇帝先认真的看了信,“看来海那边的陆地真的很大。”随即抖了抖信问四爷,“老四,你说那块陆真的比我大清还要大吗?”皇帝不相信那块大陆比大清还要大三倍,以为只是夸张的说法。

四爷沉吟一声回道,“儿臣认为,不管是真是假,但都不比大清小。”

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忍受得住开疆辟土的诱惑,可这一块大陆距离大清实在太远了,就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就算大清派兵去占了,回头要是发生反叛,也没办法还手,毕竟那里又不是中原之地。

皇帝在思考要不要派兵占了那块土地,随后又问四爷的想法。

“儿子认为可占可不占。”

皇帝不喜欢听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不过看在是四子的说法,皇帝愿意听他继续讲下去。

四爷思索了一番,才回答,“占的话,会跟洋人起摩擦,到时候甚至会引起战乱。好处是,这块土地不仅距离咱们远,距离洋人同样远,咱们的劣势跟洋人一样。这是占领的话,就算发生战争也是远离中土。”

皇帝点了点头,然后敲打着桌子用问他,“那要是不占呢?”

“不占的话,那就暗地里支持当地的土人跟洋人战斗,到时候大清的商船可以行到新大陆,多派遣移民,悄无声息的蚕食一部分陆地。”

皇帝并不满意最后这个说法,效果太慢,有生之年都可能看不到结果。

想来想去皇帝都不愿意将这块肥肉拱手让给洋人,便打算两者艰巨。

皇帝将心放下去,又看了另一张礼单,看到上面许多陌生的种子名称边问,“这些都是美洲带过来的?”

“是的,这其中有许多都是当地土人用来食用的,郑钧也算是有心,注意到红薯玉米的原产地都在那边,便想多带一些良种回来。”

皇帝点了点头,“这人也算是有心了,心系我大清子民,这些种子送来之后让皇庄先种,寻摸清楚用途之后,再推入民间。”

“汗阿玛英明。”

那边梁九功已经清点完入库的东西跟皇帝禀报,皇帝让他将种子一类的全都提出来交给内务府,让内务府名下庄子的老农寻摸着种。

梁九功印象之后,皇帝又想起老四刚才说的便道:“去将那个叫什么的叫来。”说着又看向四爷。

四爷弯了弯腰回答,“叫郑钧。”

皇帝点头,继续对梁九功说,“听到没有,将此人带过来。”

梁九功的应下之后急忙出去了。

皇帝也对郑钧所说的殷人感兴趣,特别是他还有证据证明。

郑钧来了之后跟皇帝说了在美洲的所见所闻,将一番历险说的让人身临其境。

让皇帝也来了兴趣,特别是当他说在一个古墓里发现铜鼎,以及散落的龟甲以后。

皇帝眼睛亮了,铜鼎莫非是早在先秦时期就失传的九鼎?

虽然说现在不像古代那样,需要九鼎来证明天子神授,可九鼎要是到了他手里,那就等于告诉天下人,他这皇帝之位是老天爷认可的。

原先还对新大陆抱着可有可无姿态的皇帝,立即来了精神,让郑钧详述描绘了新大陆的势力范围。

虽然说都是洋人,可洋人也是有分成好几国的,皇帝就算想派人将鼎弄回来,但总得先弄清那些洋人的势力范围。

随后他有些恼怒,看来洋人防范他的地方还很多,以前只会上贡一些不能用的自鸣钟,还有火器,从来没有将新大陆的消息泄露一丝一毫。

那可不是一日半日,而是几百年,一想到连前朝也同样被洋人瞒着,皇帝心中那份不平顿时平息了。

不能够怪他被瞒着,只能怪洋人太狡诈。

三月份,过得那是真热闹。

随着民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海,皇帝也凑热闹打算也派一船人前往新大陆。

皇帝一派人,敏宁就跟着紧张了,就连四爷都发现了她有些不对。

好在,敏宁能及时的搪塞过去。

趁此说自己是想儿子了,还得到了一次回复的机会。

元宝因为还要在学院里读书,所以并没有随同一起去圆明园。

敏宁将碧影留了下来,专门照顾他。

刚一回到府中,她立刻派人去将林源叫了过来,这个不叫郑钧,那是因为敏宁怕皇帝在郑钧身边安排了人,这段时间让他在家好好照顾母亲,等过段时间带领皇帝的船队去将鼎给寻回来。

是的敏宁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她更加知道这鼎可不是周朝仿制的鼎,很有可能是当年大禹治水所铸的九鼎。

当然是真是假,就算弄回来也不知道,可皇帝说它是它就是,除非等科技发达到能够检验出鼎到底有多少年。

林源一过来,敏宁便立马交代他,“立刻传命下去,所有的火器全都改成洋人的样式。”

林源有些迟疑,“可洋人的武器有些落后。”将自己先进的火器改成洋人的火器,完全是因噎废食。

敏宁立即道,“现在改,立即改,万岁爷将要派心腹前去美洲,咱们那些火器可不能被发现了,只能借口是从洋人那里购置的。”

林源立即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思索了一下,便跟敏宁提议,“这个,我们可以先从洋人那边购置一批先混过去。”

敏宁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法也行,然后说,“这样,你抓紧安排一下,务必让派过去的那些人,不要在靠岸之前发现其他商船上面的火器,等上岸之后,再将洋人的火器摆上来卖。等这些人进入内地,就是跟洋人起了摩擦,再提供咱们这边更先进的火器,就说是从洋人那边购置的。他们要是有怀疑,就直接将问题引到洋人那边。”大不了就说人家把破烂货都献给了皇帝,好东西都自己留着,总之让洋人背锅。

也正好让皇帝都瞧瞧,他是废了火器,不准再使用,可人家洋人全都换成了火器,刀枪可没办法抵挡火器。回头怎么跟人家洋人打仗?

林源慎重的点头,“是,属下这就去办。”

敏宁又想到,那还打算让郑钧再跑一趟美洲,将橡胶树这种急需物种先弄过来,没想到这人被皇帝叫去带路了。

真是太浪费了,敏宁不由摇了摇头,最后又交代林源,“回头再派一大批人随同郑钧一同前往美洲,他在美洲待的时间长,有些东西大概知道在什么地方。这样,我需要哪些东西都写下来,你带给郑钧,让他先帮忙网罗一部分尽快的让传送回来,各地的研究所也该升级了。”

林源闭紧嘴巴,对于主子似乎很了解美洲一事,他已经见怪不怪了,还以为她是从洋人那里知道的,毕竟这位主子十分喜欢搜罗洋人的书籍,很有可能她说要找的东西,洋人那边有却没有传到大清来。

想了想,好像也就这些,敏宁先描述了橡胶树大致的样子,又费尽心思想了几样,最后甚至连草莓和西红柿都写了上去。

好吧,最后两样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无论是草莓还是西红柿在大清都寻不见。

西红柿在明朝时还有记载,可惜一直当做观赏物,也不知道是不是死光了,一直没有发现。

敏宁只好派人去美洲去重新找,一想到西红柿炒蛋,敏宁就不由自主吸溜了一下口水。

以前的时候倒没觉得多想吃,可自从怀孕时想到之后,就一直心心念念。

好吧,她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西红柿产量高,也可以当做粮食来食用。

咽了咽口水,敏宁说,“郑钧所带来的粮食所带回来的粮种全都献给万岁爷了,所以咱们得自己找,人要是不够就重金招收当地的土著帮忙找。不要学洋人一样,跟土著起摩擦,咱们尽量和善一点,万万不要露出敌意。”

林源点头,“属下会先交代下去。”

敏宁继续道:“种子弄到手之后就立马送到江南去,再让郑钧拐几个会种植这些种子的土著回来,记得上岸之后务必要种上牛痘。这些土著生长的环境不同,很容易感染上天花,他们可不像咱们这边容易抵抗。”

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敏宁也实在想不出来了,才让林源退下。

她就是这样爱操心,其实手下已经锻炼出来了,一次两次吃够了亏,总能够学会周全的考虑事情,可敏宁总怕会出漏子,事先将所有问题都补全了。

看来她还有得学,上位者只是发布命令,而不是解决事情,这些思索方法,以及漏子都应该由下面的人自己来补全。

敏宁觉得手中的摊子越来越大,逐渐的无法承担,想着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这思想也该转变了,打算将事情慢慢的交给下面的人打理。

是时候成立公司,将所有摊子全都分割,这样产业混乱的局面是该结束了。

“侧福晋,外面有官媒上门。”有丫鬟站在门边小声的说。

敏宁愣了一下,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之后,瞪大眼看向小丫鬟。“什么?官媒?”

哪来的官媒,怎么上王府来了?

她随即又问,“是找我?还是找福晋?”

“回侧福晋,那官媒说是找您。”敏宁这下是真惊讶了,她回府的事可是很少人知道,官媒哪来的消息直接上门堵她?

敏宁也来了兴趣便道:“那就叫人请进来吧,正好看看是给你们哪个说媒。”

几个孩子还小,肯定不会给府里的孩子说媒,何况府里的孩子那都是皇孙,那些官媒没有资格也没那个胆上门。

这么一说,很有可能是给府上的丫鬟,又特意说是来找她,那么很大可能就是她身边的丫鬟。

会是谁呢?

敏宁在心里不停猜测。

敏宁没有将官媒请到内院,而是直接在外院接见了她。

这位官媒穿着倒是体面,并没有民间戏文里所说的那样嘴角上方有个痦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学生寻寻常常的婆子,顶多身上的衣物材质比平民穿的好一些,头发上面抹着桂花油梳的一丝不苟。

一群人一进屋,这位官媒立即起身行礼,“见过侧福晋,侧福晋吉祥安康。”

被拥在人群中的敏宁一抬手让人起来,然后走到上首坐下,她身边碧影墨兰几个常伺候的丫鬟全都站在她两旁。

碧影接过小丫鬟递来的茶碗在手背上试了试,才放到敏宁面前,敏宁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开口问。

“不知道这位媒婆如何称呼?”

“奴家夫家姓朱,旁人都称奴家为朱嫂子,这一次是受人所托,来给侧福晋身边的丫鬟说亲来的。”朱嫂子恭敬的说。

这可是王府里的丫鬟,比旁人家的小姐还要尊贵,更别提是侧福晋身边的大丫鬟,那都是当成小姐养的。

敏宁扫了一眼身边的人,然后开口问朱嫂子,“不知道是为我身边的哪一个说亲?”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剑道第一仙 唐人的餐桌 最强战神 光阴之外 我有一剑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踏星
相关推荐:
最强万界帝尊异界学神残龙谱小岛有人家血案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