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26)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陈嘉禾皱了一下眉, 拿匕首抵着他的喉咙问,“朝廷为何要设关卡?”

“我、我不知道, 上面传来命令,只让我们设关卡并没有告知这是何意……”

“胡说!”陈嘉禾手中的匕首往前送了送, 知府吓得直打哆嗦。

袁碧君却在书房里翻找起来, 没多久就翻出一封才开封的信。

翻开后少了一眼,袁碧君随后叫了起来,“你们快来看……”

姚玲很快走到袁碧君身边, 陈嘉禾重新拿起布团塞到知府嘴中, 然后走了过去一起看那封信。

这封信是从直隶那边传过来的, 信上还戳着官府的封印。

等看完之后陈嘉禾才恍然大悟, 难怪朝廷无缘无故设那么多关卡。

原来是发现大海对面有一块大陆不仅有大量金银, 还有殷商移民, 朝廷想要偷偷占据, 又怕消息传出来反清民众得到消息抢先一步,便设立关卡对身份不明的不准偷渡。

信中还写了务必要沿途查紧了, 千万不要让天地会等,探查到这个消息, 不然感觉若是占据了那块地,很容易跟殷商移民联合起来攻回大清,在信最尾端的地方, 上面还交代沿途的官府, 务必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看完了信, 陈嘉禾心里的疑惑一部分解开了,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疑惑。

关于新大陆有金子一事,他们自然有接到消息,不过他们的心都扑在反清大业上,怎么可能会关心海外的事情。

自然而然没有将新大陆的事情放在心上。

没想到朝廷竟然先想到了这一场,竟设下重重关卡将他们拦截不准迈出中原。

陈嘉禾心里或许还有些疑虑。

可袁碧君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她看了之后眼睛一亮,相较于红花会一心反清复明,他们白莲教可是想建立一个佛国,若那块新大陆真的有朝廷说的那么好,他们不介意提前占据。

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发现了这么一个重要消息!

陈嘉禾是一个小心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么一个重要的消息,他要打算小心验证,然后才传回总部。

可人毕竟就不一样了,直接消息传回白莲教中,一时之间沿海想要出海捞金的人更多了,特别是增加了不少武林之人。

江湖之中的动静自然没有逃过四爷的眼线,他组建的“粘杆处”吸收了大量武林之人,由这些人打探江湖中的动静。

查到反贼有的动静,四爷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这件事告知了皇帝。

“汗阿玛,要不循着这些反贼踪迹,找到反贼聚集的总地点派兵一网打尽?”四爷收到消息就跟皇帝说了,东海各港口发现反贼的踪迹。

此时已经入秋,因为之前四爷犯了时疫,皇帝在木兰围场没有多呆,要比往年更早回京。

回来时虽然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不过到是赶上了重阳节。

四爷到底年轻,发现反贼的踪迹就想将人抓住,连最终目的都忘了。

皇帝放下奏章教子,“这些反贼只是先冒头试探朝廷的动静,那下面还不知道藏了多少,就算那些人抓了又如何?抓到的也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玩意,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引蛇出洞。”

四爷受教的点头。

随后皇帝像是想到什么问起四爷,“倭国那边的商船还跑吗?”

四爷点点头说,“回汗阿玛,如今是一个月去一次,倭国地小人少,普通百姓手中无钱,这些货物基本上都是当地贵族和僧人购买,然而贵族僧人站的始终是小数目,能够消化的货物不多。”所以如今东洋的船只只有固定几艘,倒是前往南洋的商船逐渐多了起来。

这些人倒是食髓知味,东洋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便将主意打到南洋和西洋。

南边西边那么多国家,倒是不愁货物卖不出去,愁的只是手中没那么多货物。

这半年,光是京城就增加了上百个厂子。

皇帝沉吟了一声,“朕打算派人一同去倭国,你帮着遮掩一下。”

四爷听到这里心神一动,莫非汗阿玛要对倭国动手?

也对,那些反贼已经有了动静,想必汗阿玛已经有了主意,让那些反贼自愿前往美洲。

不然,也不会想着对倭国动手。

距离郑钧带领朝廷船队前往美洲已经过了小半年,原以为他会再拖延一段时间才回来,没想到未到十月,郑钧就带船回来了。

一同回来的不仅有一个巨型青铜器,还有提炼不纯的金银,朝廷的船队回来,连带着不少民船也跟着回来。

这些民船可以说是第一批去淘金的人,这一回来瞬间整个沿海都热闹起来,不少人都带着真金白银,做现身说法立即说服了心有疑虑的人,新大陆真的有金山银山!

这下不仅沿海的人热衷出海,就连内陆的人热情的奔赴东海沿岸,购置一张船票,千里迢迢前往海外淘金。

青铜鼎连同挤

机车的金子银子一同进京时,使得路边人山人海,京城里凡是听到消息的,都想见识一下这座从海外大陆带回来的大鼎,还有那一车一车的金银。

当然普通百姓对于青铜鼎是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金子和银子。

这回朝廷可是非常大方,直接将箱子摊开,露出箱子里的金块和银矿,金块和银块在阳光下甚至还闪着光芒。

有不少心思灵活的人,看着那满车的金银也开动脑筋,打算过完年之后也去那新大陆去淘金去,就算只得到一块也够娶媳妇了。

郑钧献上去的不仅有青铜鼎、金银,还有比大清更为先进的火铳。

皇帝看到高高的青铜鼎虽然高兴,不过还需要查清楚它的来历,便命官署查找古籍,务必要弄清这座青铜鼎的来历,当然若是九鼎那就更好了。

青铜鼎得需要弄清检查,这是没办法急的,所以暂时放在一边。

皇帝看着抬进大殿,一箱一箱的提炼粗糙的金块和银块,这么些银子和金子算起来也就几万两,皇帝自然不放在心上。

可要盘算一下,朝廷派过去的船队在美州呆了多长时间,就不得不令人动容了。

减去来回四个月的路程,再加上寻找青铜鼎所花费的时间,真正留给船队的时间并不多。

可就这么点时间,竟然弄了这么多金块和银块,皇帝只是稍微拿着计算器算一下,就觉得自己大概低估了美洲金矿和银矿的含量。

要知道洋人早几百年就占据了那块地方,按说起码也挖了一两百年,竟然还能够找到这么多金银,光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美洲金矿银矿的含量有多大。

一想完全是一块铺满金子的地方,皇帝也无法冷静了,这可不是几万两,几十万两,有可能是千万两、万万两的黄金,可以抵得上大清百年的税收。

这么庞大的数量,别说皇帝,就算秦始皇来了,他也得红眼。

要是大清能拥有这么多金银,还能够为了赈灾修河工的花费而烦恼吗?

金子银子还在美洲,这个先放在一边,皇帝又看到呈上来的火铳。

火铳对大清来说并不稀奇,皇帝并不认为下面呈上来没有意义的东西。

主要是这把火铳做得比大清现有的还要精巧。

“莫非这些是洋人所用的火铳?”皇帝家伙都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还有一股冰冷感。

郑钧刚想开口,一旁跟随他一同前往美洲的官员插嘴道,“回万岁爷的话,这些是从洋人手中买过来的火铳。不仅可以连发,且还有瞄准的装置,一枚子弹打出的要比咱们大清所造的远上一倍。”

既然有人说了,那么郑钧就闭上了嘴。

皇帝皱起眉头,问那官员,“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洋人的火铳比咱们的还要先进?”

官员将在美洲所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原来在美洲的洋人,几乎每人手上都有一把火铳,这些火铳有些不怎么样,但有些性能却远远高出大清所铸造的。

还有,他们这些船队曾经跟洋人的船队交过火,这样可以看出对方并不是普通的船员,很有可能是洋人的军队,官员有理由相信,那些洋人的行为全都是他们背后的国家所支持。

皇帝敏锐的从中听到了重要信息,“就是说洋人手中的武器全都是火铳?”

要知道皇帝自己可是觉得火铳无用,只留下了火器营,然后没想到洋人已经淘汰了刀具,反而改用不稳定的火铳。

这摆明是说,洋人选择了大清的反方向。

皇帝皱起眉头来,不可否认火铳确实比刀枪好用,然而火铳太不稳定,时间久了极容易出现爆膛的危险。

这才被皇帝认为是鸡肋,才舍弃了火器继续使用刀枪。

然而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即使火器再不好,可洋人却仍然使用,甚至有了改进。这不,手上的火铳已经从青铜、铁,变成了钢铁。

钢铁可不会像青铜那样容易爆膛,也就是说火铳的危险性瞬间降了很多。

皇帝立时想了很多,若是洋人一直使用活中,很有可能继续改进,这样一来,总有一天大清得面对着刀枪对抗火铳的时候。

禁火器,皇帝也是怕火铳落入民间,就是刺客拿着火铳杀他的话可没人能够抵挡。

可洋人在火器方面明显走到了大清前头,这给皇帝带来了危机感。

一时间,皇帝沉思起来,没多久就就让官员退下,从头到尾没有说话的郑钧跟着退下。刚退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皇帝的声音。

“去将太子、诚亲王、雍亲王、廉亲王一同叫进宫来。”

敏宁回京也有二十来天了,一回到京,第一件事就是去三个小的接了回来。而元宝,在开学的时候,就被德妃送到学院里,放假时再接回宫。

防着谁?还不就是防着府里的女人。

敏宁要是在京城的话,自然不必担心,可她不在京城时,府里的保护力量自然会减弱,就怕哪一个突然起了坏心思,趁机作怪。

钮钴禄氏回到王府之后,就成了福晋面前的红人,福晋多次夸奖她,似乎四爷的命是钮钴禄氏救回来的。

敏宁当做没看见,福晋这什么意思她能不知道,不就是给钮钴禄氏做脸吗?

她这是想干什么?莫非是真有借钮钴禄氏肚子生孩子的意思?

可是福晋大概忘了,虽然钮钴禄格格家的身份不高,可到底她是姓钮钴禄氏,在满人钮钴禄氏是大姓,连乌拉那拉氏都得后退一步。

对于福晋捧着钮钴禄氏这件事,敏宁没有放在心上,反正四爷已经答应了她,会提钮钴禄氏为侧福晋,她自动当成四爷不会将这个奖赏换成孩子。

可到底她的理解跟这个时代出现了误差,再加上四爷本身受到的教育就是拿女人不当一回事,幸一个女人对于他来说就跟吃饭喝茶一样简单,两人理解出现了对差,结果拐了一个弯,又拐回到历史上。

而这个时候,敏宁对于钮钴禄氏还觉得有些歉意,就任由福晋捧她。

不过,瞧瞧钮钴禄氏,再瞧瞧张氏,张氏最初也是照顾四爷,可她运气不好被染上了病,便被称为了没福气。

同样照顾四爷,不仅没有传染上还身体健康的钮钴禄氏,则被称为有福气。

就连敏宁也不得不承认钮钴禄氏确实有福气,不知道是老天爷开恩,还是她命中带着福气。

四爷回京以后,没有上折子请封钮钴禄氏,敏宁心里一直挂着这事儿,原本以为他忘了还提醒了一下,没想到四爷还愿意跟她解释,说上半年才给李氏请封过,不能接二连三的请封,最好再过个一年两年。

皇子想要给小妾升位分,要上折子先奏请皇帝,皇帝批准之后才传到宗人府记上玉牒。

之前四爷被封为雍亲王,乘机给李氏请封过了,短时间内是没办法给其他人请封。

敏宁不知道四爷是不是在搪塞她,听他说了之后,到底没拿这件事来烦他。

几个月不在京,府前面的几排旗房已经被推倒,众多垃圾也被运走,倒是显得前面那块地凸一块凹一块非常难看。

这就需要加急改建,所以前院比较嘈杂,四爷便提出让府上的人先搬去圆明园,等府里改建好之后再回来。

去圆明园敏宁自然是同意的,可如今的圆明园还没有以后的规模,基本上建来就是用来赏景的,可以住的地方是真不多,要是府里的人全都搬过去,那肯定挤得慌。

好在要挤的话也只是几个格格挤,敏宁和福晋以及李氏都有单独的院子。

不过敏宁得带着三个孩子住,李氏也得带弘时,这样一来其实空闲也不大。

连续几日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这一日宫里来了人请四爷入宫,四爷也没有耽误直接就跟着来人走了。

敏宁收到消息的时候正让人将库房里的东西全都拉出来,她库房里的好东西是真多,也正是因为多,赏玩都赏不过来,基本上都堆压在库房里。

正好,这会儿整理出来,敏宁便拿着名册勾选起来,一些小姑娘适合用的都挑出来送给二格格,三格格,还有甜甜。

三格格跟甜甜还小,先留着以后做嫁妆,二格格正是花骨朵的年纪,这些首饰也能为她增色。

除了库房以外,院子里常用的东西也全都带着。这回可不像之前只是暂住几日,有可能亲王府没有修整好之前是搬不回来的。

常用的家具,常用的瓷器等等都没剩,敏宁全都让人带着,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搬家。

等搬完之后,也只剩下院子里那一棵石榴树几棵月季没有动。

三个孩子跟敏宁搬到圆明园去,而元宝、弘昀、二格格,得搬到学院里住,在周末和放寒假回圆明园。

隔壁八爷这半年一直在京城,倒是一直关注着他的亲王府,廉亲王府并不是在空白地上重新建立,因为是改建,所以除了要符合亲王的规制以外,改建的地方倒不多。

听说里面有些建筑除了要拆掉以外,没有太大的变动,等来年春天再栽上花草树木基本上就能够搬进去。

而四爷因为伴驾,再加上女眷都住在府中,所以基本上没有变动,大部分时间都在拆前面的那一片旗房。

拆旗房时,又传来四爷得时疫的消息,府上人心惶惶自然没有心思再改建,连旗房都只是先拆掉一半,另一半还是四爷病愈之后,内务府才回来继续拆。

后来因为四爷在热河,顾及不上这边的府邸改建,所以一切工都停了下来。

这不,回来之后才继续建造前院,再加上敏宁给的银票多,四爷有心将整个府邸全都改造一遍,所以全家全都先迁到圆明园去暂住。

四爷被叫进了皇宫,不代表敏宁她们不搬了,因为一大家子搬家,府里的马车自然就不够,敏宁还特地多准备了十辆马车。

基本上一车满之后就运到圆明园,这样搬家自然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最起码让沿途的人都见识到亲王府的富贵。

四爷回来时已经很晚了,敏宁院子里除了常用的东西以外,大部分全都搬到了圆明园去。

见四爷过来,敏宁便问起了他,“圆明园那边房子有些少,住一段时间还行,不过皇上要长住畅春园的话,爷还是住在圆明园更方便,这样一来圆明园就有些挤了。”

四爷正凝眉思考,听到她这番话,便抬起头看她,“那你的意思是?”

敏宁送了一碗参茶到他手中,“之前我也看了圆明园,天然图画一带风景挺不错,不如就在那边建一座庭院。还有杏花村馆旁边,靠近后湖那一大块空地,我看不如再建一座庭院给您住。您不是喜欢佛经吗?咱们就建一座卍字形的院子。到时候你住在万字院,我住在杏花村馆,咱们住的也能近一些。”

四爷听了之后,点点头,“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园子里建房子得花不少银子。”

四爷这几年积攒的银子都用来维持粘杆处的花销,这才连扩建王府的银子都没有,还打着提前支取俸银的主意……

敏宁大气粗的拍了拍胸口说,“放心,这个钱我来出,到时候咱们用汉白玉做地基。”修园子的钱她还是有的。

敏宁爱享受,爱一切便利生活,好在这些享受的前提都是她自己赚来的,她觉得再奢侈一点也是理所当然,自己赚的银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谁也管不着!

四爷瞪着眼看她,安佳氏这是养上瘾了,以前就偷偷的补贴银子到公账上,如今连王府扩建都她出银子,这还不过瘾,竟然又想要撒银子改建圆明园。

那么,将他这个该养家的男人放在何处?

要是真让她出银子的话,还不得被其他兄弟给笑话死,到时候他岂不是成了吃软饭的?

四爷直接拒绝了她这个提议,“你想要扩建圆明园过几年再说,建万字院先等一等,就在天然画图还有桃花坞这两处先建院子。”多出两座院子,也足够让女人住开了。

四爷盘算着,这两处要建的话,也不建多大的院子,一万两基本上就足够了,这还是用最好的材料来建。

一万两,他挪一挪还是能够挪出来的。

敏宁松了松肩,“好吧,那就先建这两个地方。”然后又掏出了一沓银子递给四爷,然后不慌不忙道:“爷,您别忘了,前些年你可是投了好几万两给我,这些年可是翻了不少。”

四爷皱着眉问她,“你每年以还一万两到公账上,这笔银子不是都还回来了吗?”

敏宁将银票塞到他手中,说:“还到公账上的银子那是利息,这些还有之前给你的才是本金。”

四爷哪里不知道她这是找借口给他塞银子,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人家哪一个不是男人给女人塞银子,到了她这偏偏反过来。

四爷虽然有那么一点大男子主义,不过他现在确实缺银子,再加上安佳氏在自己心里到底不同其他女人,若是在拒绝的话,就显得太生分了。

“这些银子就当爷借你的。”

敏宁没把他这话放在心上,点了点头便当做应下了。

搬到圆明园之后,敏宁还住在杏花春馆,她算是认准杏花春馆,以前跟四爷玩似的种的那一块菜地,菜都已经收光了,只剩下几棵辣椒,黄豆还在。

那些菜种出来的时候四爷随皇帝去了热河,只剩下敏宁还在京中,菜收回来之后,除了一部分当成四爷的孝心送进宫给德妃品尝,大部分都留在了府里消耗掉了。

四爷也是看到那一块地,才想起春天的时候还种过菜。

虽然可惜自己种的菜没有尝到,不过四爷又来了劲,打算种大白菜留着冬天吃。

这一次敏宁没陪着他,让他自己一个人去种去,反正种菜也花费不了多少功夫。

到了圆明园的的第五天,郑钧就来求见,四爷当时正闲着没事带孩子们钓鱼,敏宁听到之后就能将他带过来。

整个圆明园大概都是围着前湖后湖所建造,所以这里的湖景非常多,特别是杏花村周边湖边的芦苇都没有清除,导致这边芦苇慢慢扩大,里面藏着不少野鸭和野鸟。

四爷打扮的跟一个乡野村夫一样,赤着脚,旁边放着一个篓子,一腿支着一腿盘起坐在湖边盯着鱼竿看。

三个小皮孩也跟着脱了鞋子,在湖边已经干涸的芦苇荡里找鸭蛋。

元宝上学去了,哈士奇自然不能带去,敏宁干脆也一同带到了圆明园。

那只蠢狗看到小主人刚进了芦苇荡里,它也跟着钻,没多久就成了一只泥狗,夹着尾巴又爬了上来。

敏宁就坐在屋前面的椅子上看着这一幕发笑,没多久郑钧就被人带了过来。

“见过东家。”

敏宁侧过头看他,随后指着一旁的椅子说,“坐。”看到郑钧,她就想到了碧影,上次还没来得及安排两人见面,郑钧就被皇帝催着走了,这回忙完了这件事,以后朝廷再想要去美洲也不需要他带路,郑钧可以说已经完成任务了。

敏宁想着这几年麻烦他了,便打算将他留在中原,不准备将他放出去。

正好金陵那边跟林源合作的皇商有些蹊跷,不是经他手的消息总会被透露出去。

虽然每一次没有证据证明他的清白,不过敏宁却觉得这人肯定有问题,正巧郑钧闲着无事,敏宁便打算将他派到金陵去坐镇。

郑钧管商业,霍庭管农业,江南才不会失去控制。

而林源则管理着铁路,蒙古的铁路出了问题,林源也抽不出空来处理金陵的事,这事正好交给郑钧来处理。

不过郑钧走之前,敏宁得确定他跟碧影能不能碰出火花。

要是能的话,尽快处理了终身大事,免得两人年纪一拖再拖,要是碰不出火花的话,那自然是各找各妈。

“过来见我有何事?”敏宁招手,旁边的丫鬟附耳过来,敏宁小声的说了一句,那丫鬟听了之后点了点头便退下。

郑钧低着头看着桌子说,“属下这次回来时带了一些种子回来,不知道有没有东家需要的。”

敏宁安排了一些人,跟着郑钧一起去,不过那些人需要找的种子树苗数量庞大,所以还需要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够回来。

敏宁笑着说,“难为你还记得。”她突然想起,皇帝之前可是收到了郑钧不少种子,不知道那些种子内务府庄上的农户有没有摸索怎么种出来。

这样想着,她打算派人去打听一下,就是有那产量好的种子,先弄出来,在她名下的庄子里先种出来留下种子。

碧影端着一壶茶过来,原本被主子叫来没多想什么,突然间发现郑钧也在,愣了一下才继续走过来。

敏宁发现碧影的脸有些红,接过她倒的茶说了一句,“碧影,库房里的东西先等等再整理,这外面的阳光不错,陪我坐一会儿。”

碧影细声细气的说了一声,“是。”

郑钧突然听到碧影这个名字,反射性想要抬头,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

敏宁和碧影说完之后才继续跟郑钧说,“这些年里,总是让你远离中土,实在是太亏欠你了。我在江南的生意出了一些问题,那这一部分是林源接手的,不过林源在处理蒙古铁路的事,那一段路才刚修,就出现了麻烦,火车试行之时,总是撞到野兽。所以铁路便暂缓了,要另选通道。林源忙不过来,我打算将这一部分交给你处理,你有什么意见可以跟我提,要是不愿意的话,我再另派他人。”

郑钧开口说,“我想自然是愿意的,只是属下对于做生意不怎么了解,怕最终会搞砸。”

敏宁仿佛被他这番话给逗笑了,她开口,“你没必要这么谦虚,可是有人跟我说了,你可是带领美洲的土族建了一座城,专门跟洋人交易。能不让洋人占便宜,这还能叫做不会做生意?”

“东家谬赞了,洋人做生意算不了什么,卖的都是些皮毛粮食之类的,根本没什么赚头。”

此时四爷恰好收了钩,一条巴掌大的鲤鱼被钓了上来,四爷将鱼取下钩之后扔进鱼篓里,又穿上了饵,继续将鱼钩扔进湖里。

三个孩子看到阿玛钓到鱼,纷纷踩着小泥脚围了过去,那条满身是泥的狗自然尾随上去。

敏宁喝着茶,感觉心里明朗极了,又继续转头对郑钧说。

“叫你去南边也不是多大的事儿,那些生意都当地的公司管着呢,只是你去处理一件事,之前跟金陵合作的皇商有些问题,我怀疑是八爷的人,抢了我们好几次的生意。还有金陵下面县的工坊全都捋一遍,查一查有没有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都已经好几回了,那些工坊有好几次发生了泄露图纸的事,凡是新款式,咱们这边还在囤货,人家就先上市了。给我去查清楚,到底是那些人吃里扒外!”

敏宁对于手下的人,可以说非常爱护,给那些做工的人不说工钱一顶一的,最起码在各行各业也算是拔尖的。另外每个工厂都设立了小学,每家工厂有三层的盈利,基本上都用在小学上。凡是在工厂做工的,不管临时工还是长工,都可以把孩子送进来接受教育,而且学费极低,可以说只收取书本费。

可就这样,还是有背叛的人,敏宁就呵呵了。

这样的人,才是最不可原谅的。

至于那个敢捣鬼的皇商,大概是觉得攀上了老八,她就不敢对付他,真是开玩笑,当年她连太子都敢坑,何况是现在的老八。

老八再怎么横,江南也不是任他耍威风的地方,这里可以说是一个烂泥窝,谁敢碰,就得有被拉下水的准备。

郑钧稍稍抬起头,目视着桌上的茶杯,对敏宁说,“这件事就交给属下。”

四爷那边又钓上了一条鱼,这条看着比刚才的还要大,足够中午吃了。

见四爷收了钩,敏宁对郑钧说,“行吧,总共也就这点事情,不是那么急,过上一个月再去江南也行。”

说着又看了一眼碧影,她继续跟郑钧说,“这些年也辛苦你娘了,在江南你肯定得多待上几年,不如将你娘也带去好生孝敬她。”

郑钧说了一声,“是。”

四爷已经拎着鱼篓走了过来,敏宁又跟郑钧交代了一句,“也没其他事了,你回去准备一下吧。”说完又对碧影说,“帮我送送郑先生。”然后就对郑钧说,“种子交给碧影就行了。”

郑钧低低的说了一声,“是。”

碧影红通着脸,走到郑钧面前小声的说了一句,“郑先生,还请随我来。”

四爷走到敏宁身边的时候,敏宁正看着郑钧跟碧影走远的身影。

四爷提着鱼篓问她,“刚才那个就是连续两次在海外失踪的郑钧?”对于这个人,四爷可是记忆犹新。

“是啊。”敏宁随口接了一句,然后伸头往鱼篓里看,除了两条鲤鱼之外,还有一条黑鱼。

“黑鱼先养一养,回头煲汤喝,这两条鲤鱼,一条煮汤,一条拿去红烧了。”

敏宁说了处理几条鱼,然后看见四爷身后跑过来的三个孩子一条狗,怪叫一声,“哎呦,这是从哪家跑过来的小花猫?”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剑道第一仙 唐人的餐桌 最强战神 光阴之外 我有一剑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踏星
相关推荐:
最强万界帝尊异界学神残龙谱小岛有人家血案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