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37)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这个仇四爷可是一直记着。

“好了, 这事汗阿玛也只是跟我暗示,这事最后是不是我想的, 还得看汗阿玛的意思。”皇帝真的肯退才行。

虽然有些兴奋汗阿玛选了自己,但四爷到现在还有些不敢置信。

“这次可千万不要说出去。”临了四爷交代的。

敏宁点了头, “那是自然。”她收回了兴奋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真看不出皇帝对四爷的变化,不过确实四爷的事情是少了许多,甚至有时候皇帝会把他带在身边, 手把手的教他为君之道。

就像是上岗前的培训一样。

这一幕就落在有心人眼中, 十四甚至撒娇一般在皇帝面前试探过。

不过, 最终还是被皇帝给挡了回来。

很快, 半年的时间一眼既过。

这一年最大的事也不过就是千叟宴, 就算是半年之后, 民间还在反复提醒, 毕竟可以参与一件皇帝的寿宴,对于百姓来说可以说是一件值得几代人炫耀的事。

就算反复提起也不稀奇。

十月下了一场大雪, 除了京郊的两个畜牲棚倒塌意外,倒是没再出过什么意外, 昭示着这一年风调雨顺。

平静的十月一眼即过,冬至来临前,皇帝突然丢下一枚□□。

“朕已临近天年, 精神不备, 于年底传位于嗣皇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 人品贵重, 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个□□一传出,京城瞬间爆炸,一是谁都没有想到,皇帝在这个时候宣布皇位继承人。

二是皇帝传的竟然不是遗旨,而是退位通知。

自古以来,可从来没有像这样自愿退位做太上皇的皇帝。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皇城东角的雍亲王府,如今这里可是潜邸。

皇帝说干就干,没几日就亲自带着四爷去祭祖,告知祖宗这件事情。

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使得所有人都眼花缭乱。

特别是八爷府中如今都沉寂起来,谁都没有想到皇帝会突然来这一招,直接宣布退位。

“八哥,怎么办?”祭祖之后,九皇子就随同老八一同来到了廉亲王府。

八爷苦笑一声,“还能怎么办?没想到汗阿玛选的竟然会是老四。”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选的是老四,说到底在众位位候选人当中,老四的资质并不出色。

九皇子倒有些不甘心,之前可是没少得罪老四,这回他登了位,回头还不知道得怎么对付他。

八爷有些了然,拍了拍老九的肩膀,“好了,有八哥在必然会保你安然无恙。”凭借他手上的势力,自保还是没问题。

九皇子扯出一个牵强的笑容。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不少人府中,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得罪过四爷的。

四爷自打冬至前进了宫之后就一直未回来。

然而潜邸当中所有人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这一下男主人成了皇帝她们一跃而下,便跟着荣耀起来。

就连李氏也没有想到,自家爷竟然就这么突然做了皇帝?

府里大概只有敏宁最是镇定,毕竟这件事半年前她就知道了,还有这段时间皇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留不得他不考虑继承人问题,就算皇帝不想退,可是他的身体也支撑不住了,只能先退下来耐心休养。

冬至的事情还没传入府里,敏宁便出来管理府里的事情,将整个湖底管得如铁桶一样。

这回四爷登了皇位之后,府里稍微有了动静便被消弭。

福晋一脸欣喜的准备接受外人的贺喜,没想到此时安佳氏关了府邸大门拒不见客。

好在一转头,福晋便明白了安佳氏为何这样做的缘由,不过心里终究有那么几分不高兴,便将这件事给记在了心里。

皇帝退位,由皇四子继位,这件事很快通过报纸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些年里信息流传的方式可比以往快多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将信息一旦传出去,很快就能传向大江南北,而这其中报纸可是扮演着不小的角色。

皇帝让位皇四子,这种事说出来就不能改变的,很快整个大清都知道将要变天了。

若是说十月平静的跟冷水一样,那么十一月就如同沸水一样,到了十二月,皇帝正式宣布退位,退居畅春园。

与此同时,宫中也加紧筹办登基大典,打算让四爷在新年之前登基,来年改元。

虽然说四爷还没有登基,可如今已经能够被称为皇帝。

太上皇搬到畅春园之后,四妃倒是一同跟了过去,至于其他小妃子仍然住在皇宫之中。

同样搬到春园的还有太皇太后。

因为后宫之中还有不少太上皇的女眷,所以就导致四爷有些尴尬,最后加紧将福晋接进宫中帮忙管理后宫。

毕竟新帝的后宫全是一群小庶母这算什么样子?

太上皇还在世,原来的乾清宫自然要避讳,四爷直接改到养心殿办公。

一时之间太忙,连府邸的事都给忘了,直到登基大典来临前,四爷才发现敏宁没有接进宫,就忙打发人将她接进来。

敏宁进了宫,暂时住进了养心殿的侧殿,这也是没办法,后宫都被太上皇的一群小老婆占据着,到时候将敏宁放进后宫,抢了谁的府邸都不算一回事。

不过敏宁住进养心殿侧殿着到底说不过去,只住了一晚,便搬了出来,搬到了弘暻在宫中住着的地方。

这里是永和宫的一个小院,但是不大。

德妃已经包袱款款随着皇帝一同搬去了畅春园,哦,不对,随着四爷即将登位,德妃已经被称为太后。

这一位可真是个明白人,得知继承皇位的是自己儿子,二话不说将东西一收拾直接搬出了永和宫。

毕竟为难谁,也不能为难自己的儿子。

虽然皇帝搬到了畅春园去,然而政治中心仍然在畅春园,四爷居然登了位,但是朝廷的大臣有什么事仍然是传到畅春园去。

四爷但是没有表现出意外的神色,当他知道头上还有一座大山,便明白这事不可避免。

那些大臣越过他直接找到太上皇,未必没有给他下马威看的意思。

四爷如今忙着登基,便将这件事给记在了心上,总有一天会能和他们算清楚的。

一天两天,直到小年前,礼部终于将登基大典的准备妥当,四爷终于可以登基。

当然登基是缺少不了太上皇的,太上皇回到皇宫发现乾清宫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并有些满意,老四果然如他所想,一直忠心侍奉皇父。

“儿子给汗阿玛请安。”四爷见到太上皇之后,跪下说。

太上皇连忙叫起,“以后你是九五之尊,哪能够随意下跪。”

四爷脸上闪过一丝儒慕之情,随即跟太上皇说,“儿子是汗阿玛的儿子,就算当了皇帝,仍然是汗阿玛的儿子,跪地请安是应该的。”

这句话说的太上皇心里自然高兴,他亲自将儿子拉了起来,“老四,这段时间你忙,有些事我能够帮你处理,等你登位之后,一些重任可得接过去。”

这是在跟四爷表示,如今朝政虽然他在处理,不过等四爷登位之后,他便会归政。

四爷立即表示,“儿子什么都不懂,还得汗阿玛为儿子把把脉。”

太上皇拍了拍他的肩膀,并不理会他的推辞,“有我在,你放心大胆的去做,有什么事我给你兜着。”

太上皇虽然退了位,但是手中的权力仍然掌控着,然后这段时间跟皇太后交流下来,不由怀念起当年皇玛嬷对待他的样子,那时候皇玛嬷可没有一直把持着权力不放,等他亲政之后,便将权力归还于他。

大概是年纪大了,总容易想起以前的事情,尤其是年轻时候的记忆,不时涌上心头。

那时候皇玛嬷也是个这样跟他说的,让他放心大胆的去闯,有什么事她在后面兜着。

也正是这样,康熙皇帝才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他很明白一件事读一百遍也没有又一次撞了头破血流得到的经验深刻,既然已经决定退位给老四,那么皇权自然还是交给老四,否则朝廷将会分裂,父子俩终究会因为权力分道扬镳。

皇帝既然决定退位,也是下定了决心,要退就退个彻底。

这半年来皇帝也认真的考较老四,发现这个儿子是个实干之才,他手中那堆烂摊子,除了老四确实无人能够解决。

有些事皇帝已经没有魄力去做,但是老四年轻他还行。

四爷心头立即涌上了巨大的感动,原来汗阿玛是真心实意为他想的,一想到这一点,四爷就为之前的想法觉得羞愧,为何会觉得汗阿玛会是一个恋栈权力不放的人呢?

“汗阿玛……”

太上皇立即一瞪眼说,“做什么妇人之态。”随即太上皇飞速的转过身说,“弘暻这孩子朕看着不错,就由朕亲自来教导。”

虽然太上皇已经选择老四,但是在他心中还是觉得老四不适合做一个君王,这丫就是一个实干之才。

所以为了大清,他打算再将下一代培养出来。

弘暻这孩子聪明,一点就通,心思灵活,眼界宽广,比他那一群井底之蛙的儿子还有令太上皇感到满意。

“是。”四爷应下了。

“老四,你二哥……”太上皇说到这里迟疑了一下,随后才开口,“你二哥还是迁出皇宫,随意给他找个地方安置吧。”

太上皇虽然这么说了,可四爷哪里会应下,太上皇这时候开口,明显还惦记着二哥。

废太子一家如今还关在毓庆宫,一切待遇更胜当太子之时,这一切都是太上皇的优待。

如今四爷做了皇帝,废太子自然不适合再关在宫中,太上皇此时提出来也是帮四爷解决了一个难题。

关于众位兄弟的处置,先前四爷已经跟敏宁商量过,如今手中的人才太少,众位兄弟无一不是有才之人,就算是废物利用流放到美洲去为大清打下一片江山,也比白白圈着浪费来得强。

这人啊,就是不能关,一关人就废了,承受的压力太重,就算生活再好又有什么用?

比如十三,才关了多久人就成了那样,更何况是老大和太子都关了好几年了。

“汗阿玛,儿子打算封二哥为理亲王,若是二哥愿意,可以前往随船周游列国开开眼界。”

四爷是明白二哥不可能为他所用,毕竟二哥做过太子,怎么会甘心在他手下做事。

太上皇一听便道:“老四,封你二哥爵位这事就照你说的办吧,只是他年纪大了,还是让他在我大清将养天年。”太上皇舍不得自己,儿子被流放出大清。

四爷一听便明白太上皇这是误会了,便解释道:“二哥知识渊博,也懂几门外语,这份才能在我大清也是屈指可数,儿子想让二哥出去,是因为洋人国家那边已经变法结束,儿子想让二哥过去,一来是散散心,二来是我大清如今变化极大,有些律法已经不适用了,便想去洋人那里取经,二哥出去也是身兼重任。”

太上皇沉默了片刻,随后拍了拍四爷的肩,“这事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

太上皇自然知道这些年里废太子的颓废,既然老四打算将老二放出去,他自然不会阻拦。

就让他去外面奋斗吧,不管奋斗出什么样来,都比被被圈着,将人给圈废了强。

随即又看了一眼老四,觉得大为意外,没想到老四心野这么开阔,竟然肯将老二放出去。

四爷听了之后,又立即说,“还有大哥,汗阿玛大哥打仗是一把好手,如今我大清的子民在美洲跟洋人摩擦日益壮大,损失也在增加,所以儿子想让大哥前往美洲戴罪立功。”

四爷这也是为了将来重用十三做铺垫,你看连最上面的两位老哥哥都放了,没道理还压着一个弟弟。

简而言之就是堵太上皇的嘴。

太上皇无可无不可的点了点头,老四能够知人善用,这一点他还是很高兴的。

老四一登基就将老大跟老二给放了出来,虽然说找了那么多借口,但是总的来说也是看在他面子上。

太上皇亲手将老大跟太子关起来,自然不能够在亲手放出来,毕竟由太上皇放出来意义就不同了。

但是四爷不同,四爷刚一登基就放出两个哥哥,这可以被称为新皇登基的恩典。

传出去也是能够令人称赞的雅事,甚至给四爷添上好名声,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两件事一说,太上皇更加高兴了,要不是登基大典在即,太上皇甚至打算直接将权柄归回来。

四爷见他高兴,便趁机提起了后宫一事,毕竟换了皇帝后宫自然也是要换的,太上皇没有开口,四爷就为后宫太上皇的那些嫔妃头疼。

太上皇大手一挥,“将人全都送去畅春园去。”

第二日,敏宁起床时已经是五点了,这时候天虽然还未亮,可宫中已经灯火通明忙碌起来,毕竟今日是登基大典,没有一个人敢偷懒。

宫中不论哪一处都忙,所以这时候去提早膳不知道,还得等到什么时候?

敏宁便让人将昨天的糕点在炉子上煨了一下,就着冲泡的牛奶消消停了肚子。

四爷继位,敏宁但因为身份问题,根本无法前去观看,没办法只能够呆在这临时的住处。

“额娘。”

弘暻走了进来跟敏宁请安。

敏宁一看到儿子过来也很高兴,便问他何时进宫的。

“昨日跟皇玛法一起来的。”

敏宁又问他睡在哪里,毕竟弘暻在宫中的住处被她给占了。

“昨晚睡在皇玛法的侧殿,额娘,弘暄他们呢?”弘暻扭头看了看,却没有看到几个弟弟妹妹。

敏宁笑着说,“他们还留在府里,等你阿玛登基之后再跟他们接近了。”

弘暻一听,立即开口问,“怎么不将他们带进宫?”

为何?还不是考虑到弘暻,如今四爷登位,最应该站出来的是弘暻,而不是另外几个孩子。

敏宁也是帮弘暻扫清道路,怕几个孩子心里有其他想法。

对于这一点敏宁心里知道就行,没打算说出来。

见敏宁没有回答,弘暻也只是问了一遭,见额娘不说,也就没放在心上,继续说起这些天里在畅春园发生的事情。

敏宁听着听着皱起眉头了,这孩子看的都是康熙朝繁华的一面,别太崇拜祖父了。

想到这里敏宁便筹划着给这孩子一个震撼教育,别只看到表面的繁花锦簇而看不到下面的阴暗。

可以说对于弘暻的教育,敏宁是时时刻刻不放松,稍微有点苗头就打算将人给扭转回来。

想到这里,敏宁就觉得等四爷登基之后得给弘暻安排一个差事,就能够见识到人心险恶。

天稍亮之后,外面就有人过来请弘暻,四爷登位,弘暻这个做儿子的不可能不在场。

弘暻脸上带着歉意,很快离去了。

几乎是弘暻刚离去,敏宁这边又来了人。

来人是张玉柱,传达了四爷的旨意。

“……”敏宁听完之后简直无语了,最后还是跟张玉柱说,“行了,我知道了。”

随后便命人接过张玉柱手中的包裹。

敏宁带着包裹进到屋里,打开包裹之后里面是一件太监服,摇了摇头,敏宁最终还是换上了。

换上之后,才发现这衣服非常合身,这时候敏宁哪里还不知道四爷早就打的这个主意。

也亏他想得出,竟然让她扮成小太监去看他。

男人啊男人,果然跟天下所有的雄性动物一样,时时刻刻不忘展示自己的魅力。

四爷这回就像一个得到一个新鲜玩具,迫不及待跟人炫耀的男孩一样。

敏宁不能够到现场观看他都没忘,竟然想着让她扮成太监这个主意,也真是没谁了。

换好衣服走出门,张玉柱还在外面等着,敏宁交代了屋里的人注意点,千万别泄露她不在的消息,然后才跟着张玉柱往外走。

登基大典是在太和殿举行的,不过敏宁没有去太和殿而是来到了□□,太和殿那边,敏宁还没有资格过去,倒是□□这边看的没那么紧。

敏宁过来之时,整个□□外都站着百官和不远处的百姓,张玉柱领着她上了城墙,安放在城墙上的一群太监中。

等会四爷就会在这里接受百官朝拜。

敏宁一扭头就能看到□□城墙下的大片广场,广场如今都铺满了水泥地,不需要铺黄土洒水,所以显得非常干净。

她可以亲眼看到下方一个个如同巴掌大的人排成队形在下方等待,还有不远处黑压压的士兵。

再远处就是正阳门,如今正阳门附近已经挤满了百姓。

不知从何时起就传出音乐声,音乐声显得非常大气,敏宁参加过宫中几次宴会,也没有听过这样的乐声,这样想来这种乐声应该只有登基大典才会想起。

敏宁突然思维发散起来,这要是等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种事是肯定会被直播出来,收到亿万观众观看。

一声长鞭,把敏宁吓了一跳。

四爷已经在太和殿登基完毕,此时转移到□□,不过是接受万民朝拜。

鞭声响起之后,御辇拉着四爷来到□□,四爷登上□□之后,坐在龙椅上。

下方鞭声再响,礼部官员悠长的声音响起,“跪!”

下方乌压压的百官立即整齐的跪下,不远处的正阳门前的百姓跟着跪下。

三拜九叩之后,礼行完四爷接着起身,不着痕迹的扫了敏宁一眼,随后接着离去。

这日四爷的行程还很多,敏宁见完之后,就被张玉柱送了回去。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国家仪式仍然在继续,直到第三日,四爷拜过太上皇之后,登基仪式跟继位仪式才结束。

第四日是册封皇后的日子,随后又举行封后大典,第六日敏宁才得到旨意,她被封为了安贵妃,居住在永寿宫,谁让永寿宫距离养心殿最近。

永寿宫并不大,不过敏宁搬进去之后,却发现里外的装饰已经全部被换了一遍,十分符合她的品位,就是不知道是四爷吩咐的还是下面奴才自作主张。

不管怎么说,敏宁是很满意的,连忙打发人回府将三个孩子给带进来。

与此同时,留在府中的女人也一一被册封,李氏成为齐妃,年氏成了年妃,宋氏为懋嫔,钮钴禄氏为熹嫔,耿氏为裕嫔,还有养育四格格有功的那格格也被封为嫔,至于其他侍妾之流都被贵人答应打发了。

四爷还是一如既往,对于后院女人的位份上非常吝啬。

等到第十日,后宫女人各归各位平静下来,四爷才第一次踏入后宫。

“怎么就封了年氏一个妃位?”敏宁要是没记错的话,在原本历史上年氏初封可是贵妃。

四爷拉着敏宁的手在一旁坐下,“年氏太年轻,初封高位可不好。”会造成无位可封。

“年羹尧到底是个人才,看在他的面子上,给一个妃位还算是合适。”

敏宁想了想,如今的年氏可没有生育过,给她一个妃位也是正常。

“那么钮钴禄氏呢?她可跟耿氏不一样,怎么也封了一个嫔位?”好歹钮钴禄氏也是大族,妃位还是当得上的?

四爷捏了捏她的手,说,“给钮钴禄氏妃位,容易养大她的野心。”别忘了钮钴禄氏生的是儿子,一个妃子的儿子,跟一个嫔的儿子可不一样。前者可是有底气争夺皇位。

敏宁不再吭声了,反正她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为对方打抱不平。

四爷却不乐意了,就问起她,“爷在□□上表现的如何?”

敏宁瞄了他一眼,发现他虽然表现的不在乎,但眼神明显有些漂移。

她顿了一下,才开口,“爷表现得自然很好。”

四爷不满的看向她,“只是这样?”

敏宁见状顿时明白过来,“当时也表现的如天神一般,我也没敢仔细看。”

四爷抿了抿嘴,眼神柔柔的看过来。

敏宁连忙转移话题道:“对了,弘暻呢?”这小子已经好几天没看到他了。

四爷见她转移了话题,也没有继续纠缠,反正时日长着呢,总能够捂回她的心。

“他被汗阿玛一同带到畅春园去了,说要放在身边亲自教养。”说到这里四爷就有些嫉妒,他们这些兄弟当中大概也只有太子能有这份荣幸。

四爷这些年中大概也只有这半年呗被太上皇带在身边教导,没想到这才几日这份荣幸就被儿子给夺了去。

敏宁斜了他一眼,对于太上皇的教育能力敏宁自然是认可的,这一位可是将几个儿子都教育成才了,不然也不会发生九龙夺嫡。

不过,如今的太上皇可不是年轻那会儿,就怕弘暻见识惯了太上皇奢侈的场面跟着学。

不过这份担忧,敏宁到底没有说出来,真要学会了,大不了再掰回来。想要学会奢侈,可以,自己赚钱去,赚多少随便他花多少。

刚登基到底有些忙,四爷没在这里呆多久就离去了,好在快过年了,朝廷中凡是不重要的事都往后推。

这段时间,朝中大臣都聚在一起商讨明年改元的事情。

四爷收到几个不错的提议,便拿回来询问敏宁。

“你觉得是叫隆盛好,还是雍正好?”

对于自己看中了雍正,因为他的亲王爵位便有一个雍字。

敏宁既然不会改变历史,便选了雍正,四爷笑着点了点头,“我也觉得这个好。”

定下了年号,敏宁又像是想起什么,开口说,“一个皇帝换一个年号是不是有些不方便,我看洋人那边用的是公元来表示年代。以洋人那边的一位圣人的生日为元年,比如对于洋人来说,今年是公元1713年,代表着他们圣人出生1713年了。”

四爷看着她问,“那你是什么意思?”

敏宁说,“我觉得这种历法很方便,有了参照可以确定哪个朝代距今有多少年,咱们中原可是有五千年了,一下子说出这个数字来,一听就知道有历史底蕴,要不咱们也学着洋人一样,将记载下来的历史全都从头排下来,我看就选择黄帝的生日作为元年,想必那些读书人肯定是高兴的。”

四爷捏了捏她的手,问,“你是指黄帝历?这个咱们不是一直有吗?”如今的新年,基本上都是遵循黄帝历。

敏宁摇了摇头说,“天干地支太繁琐了,还是按照阿拉伯数字更容易理解,要真是按照这样算下来,咱们中原可是有五千多年,五千多年一说出来可是要比洋人一千多年气派多了。”

四爷听了立即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他登基没多久,民间就隐约有传闻说他是逼迫太上皇退位。

正好给那些读书人找些事干。

敏宁继续说下去,“洋人叫做西元,不如咱们就叫东元?”

四爷摇了摇头,“东元这个名字可不好听。”

敏宁倒是想到后世的开元,不过开元跟唐朝李隆基的年号容易搞混了。

敏宁眼睛转了转,“那不如就叫公元,直接洋人的西元压下去,搞不好等咱们大清强大起来,洋人都改用了咱们的年历。”

四爷觉得公元倒是挺不错,大清身为这块土地上最强大的国家称公元也是应该的。

“我还得先过问一下汗阿玛,后日就封笔了,今日年号定下来,明日里我去告知汗阿玛,顺便将这件事跟他说了。”

敏宁不忘提醒他,“这种事还是以太上皇的名义来办,让老爷子高兴高兴。”这么爽快的退位,就连敏宁都觉得有些意外。

四爷听了点了点头,他不介意加这份面上贴金的事送给太上皇。

隔天四爷忙完之后便前往畅春园。

太上皇难得没有忙碌,初时还感觉到全身轻松,然而没过几天便感觉到有些焦急,仿佛什么事没有办一样。

好在四儿子处处有事过来询问他,刚开始太上皇还欣慰,但是没过几天便不耐烦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来问他。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也就淡去了,皇帝也不乐意看自己儿子的那张老脸,青春年少的孙子更合他的意。

“你怎么又过来了?”这一日,太上皇正跟孙子还有太后宜太妃一起打牌,看到四爷过来,脸一拉扔掉一张牌不高兴道。

打牌是太上皇刚发现的玩意,这东西玩了真上瘾,没事时太上皇就跟太后以及宜太妃组成一个牌局玩起来。

四爷见怪不怪的上来跟太上皇请安,“钦天监已经算定了年后,儿子过来告知汗阿玛。”

太上皇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有什么好告诉的,选好了就是。”

宜太妃见新帝过来,明白肯定有事,就偷偷的放了水,让太上皇赢了。

赢了之后,她也不多呆,找了个借口就告辞。

太后见状,便明白自己儿子过来肯定是有政事,便跟着离去。

牌局一下散了,太上皇顿时不满了,恶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老四还是这么不讨喜。

四爷对于太上皇凶狠的目光充而不闻,躬身道:“汗阿玛,儿子选了雍正作为年号。”

既然牌局散了,也无济于事,太上皇便将心思转了过来,弘暻立即给他送来了一杯茶随后转身离去,给了孙子一个赞赏的目光,太上皇才转头跟四爷说,“这两个字不错,你过来找我肯定不止这一件事吧?”

四爷点头,“汗阿玛是有一件事拿不定主意。”接着重复了敏宁的话,不过这番话就改成了四爷自己所说的,并没有将敏宁透露出来。

太上皇听着听着脸色凝重起来,他摸了摸茶杯,开口,“真的重新编撰历法,对于我大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你要是想做就去做吧。”

将大清融入进来,这代表着大清就不再是异族,而是跟随汉人一样,认黄帝为祖先。

对于满汉为一体的政策来说,是极为恰当的。

说完这句话之后,太上皇话音一转,“有些事情听了之后过耳就忘,没必要记挂在心上。”太上皇可是知道自己这个四儿子是个较真的性子。

四爷一听就知道太上皇指的是民间一些流言蜚语,不可否认听完之后,他心里确实是在意的。

听完太上皇的安慰之后,四爷心里暖暖的,“谢汗阿玛关心。”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才继续开口,“儿子打算已您的名义来编修历法,还请汗阿玛同意。”

太上皇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失笑的摇了摇头,说,“你没必要将这事添在朕身上。”

四爷舔了舔唇才开口,“汗阿玛,儿子得您看重,实在是心里惶恐,就让儿子为您做一件事,也算是安了儿子的心。”

太上皇叹了口气,说,“随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剑道第一仙 唐人的餐桌 最强战神 光阴之外 我有一剑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踏星
相关推荐:
最强万界帝尊异界学神残龙谱小岛有人家血案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