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89)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林源并不知道这个远房侄女跟四皇子有牵连, 所以眼下看他找过来就有些吃惊。

“这四阿哥跟我那侄女是何关系?”林源谨慎的问。

弘时露出了一个笑容说,“大人可能不知道, 我跟林姑娘相交过一段时间, 只是这一年被一些事情绊住了腿脚, 这一次听说荣国府出了问题,心里有些担心,特意上门询问,还请林大人不要怪罪。”

林源自然知道四皇子这一年来,被万岁爷给禁足了, 不过见他一语带过,他识趣的略过这个话题, “四阿哥,大概得让你失望了,我的侄女到底是女孩子, 若是见外男的话, 传出去有违名誉。”

弘时当即跟林源说,“林姑娘蕙质兰心,我十分倾慕,若是林先生可以做主的话,我愿娶林姑娘。”

林源一下子愣住了, 他真没有想到,四皇子竟然直截了当的说要娶黛玉为妻。

林源的思绪一下子乱了起来, 只能够回复他, “这件事情请容在下告知我侄女一声, 她的婚事得过问她才行。”

弘时听了有些焦急,当即开口说,“荣国府现如今自身难保,你可以说是林姑娘唯一的亲人,莫非不能为她做主?”

林源脸上闪过了不悦之色,“四皇子,现如今讲究自由婚姻,至于你所说的父母之命,早就不算数了。”

弘时知道自己一急说错了话,忙道歉,“抱歉,是我说错了,那么还请林先生在林姑娘面前帮我多多美言几句。”

林源甩了一下袖子说,“这是自然,只是你们小儿女之间的事我不插手,若是你能够求到黛玉,我必定会奉上嫁妆。可若是四皇子用强的,那么别怪我告到皇贵妃那里!”说到最后林源语气重了些,显然是在威胁他。

弘时立时苦笑一声,“林先生,刚才是我太急迫了,说错了话,还请你多多原谅。”说完之后,弘时伏身长长一拜,“这件事劳烦您多费心了,我对林姑娘是真情实意的,若能够娶林姑娘为妻,我愿发誓一辈子对她好。”

林源脸色缓和了起来,说,“四阿哥,眼下说这么多都没用,你先得求到黛玉才行。”

弘时接话,“是是是,您说的都是。”

林源见他态度真诚,这才松口告知了他黛玉所在之处。

一拿到黛玉的地址,弘时心里就乐开了花,向林源告辞。

不提弘时拿到林黛玉的地址之后如何的软磨硬缠,这边四爷心情却不好了起来。

主要是民间掀起了大量抹黑他的言语,说他好色成性、囚父夺位,心思阴险、手段狠辣等等。用的全都是跟商家一样推销商品的传单,最开始的时候夹在其他商品传单里面,导致朝廷没有反应过来。

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幕后黑手。

官方报纸开始辟谣。随后各地官府又开始搜查这些造谣的人,可是官府在明,对方在暗。每次政府抓人的时候,这些人就打一枪换一个地,这个城销声匿迹,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这让官府的人跟在后面疲惫不堪。

再加上百姓总喜欢一些小道消息新奇的消息,导致这些抹黑之言,迅速的在百姓之间流传开来,已经不是朝廷能够禁言能够禁掉的。

堵住言论,只能说是下下举。

敏宁一直等着四爷过来求助,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迟迟不过来,再一打听才知,四爷正在写书。

敏宁半迷惑起来,莫非四爷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可随即一想又觉得不对,前段时间四爷刚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发怒毁坏了万字殿侧殿一屋子的东西,这火气按说应该没那么容易消。

想了想,敏宁便打算按兵不动,看四爷的行动再说。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两个月,这两个月里,四爷除了上朝处理奏折之外,全副身心都放在了写书这件事上。

两个月之后,四爷心满意足的拿着书稿来找敏宁,“看看,就是无问题,我就让内务府拿去印制。”

敏宁将书稿给拿了起来翻了翻,看了一页之后,她脸上露出了惊讶,这本书稿竟然是四爷一一的反驳民间的流言。

敏宁看着这本书当即乐了,没想到四爷还有这么天真的时候,流言这东西越解释越没用,只能够用更爆炸的消息将这种事情被掩盖了,以此来转移百姓的视线。

“爷,您印制那么多书,是打算将这些书白发给百姓?”敏宁没有泼四爷的冷水,是直接问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四爷自是点了点头,“这是当然。”

敏宁将没看完的书稿放在桌子上跟四爷,“爷,您觉得在全国范围之内发行多少本书才能够澄清这些事?”

四爷一下子卡了壳,虽然有了铅字印刷术,致使现如今印制一本书的代价极低,可是他想要将这些书传遍大江南北的话,书本的费用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想到了这里,四爷皱起了眉,这笔钱肯定不能从国库出,要是从私库出的话又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他开始思考着做这种事,到底值不值得?

敏宁看他一副烦恼的样子,便给他提了一个醒,“现在不是有报纸吗?让各地的报纸开一个窗口连载。”

四爷一抚掌,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这个法子不错。”说着便拿起了书稿,连招呼也不打一下,急匆匆的往外走。

敏宁脸上露出了一副意味深长的表情,她打算看好戏,看四爷如何铩羽而归。

四爷怎么会有这样单纯的想法,觉得自己澄清了,肯定能够扭转他的名声,这个世上有太多心思险恶之人,总把人往坏处想。

这一回全国集体来黑四爷,他在这风头浪尖上曾经根本没用,别人可能还以为他心虚。

果然又两个月过去,报纸上刊登的《大义觉迷录》不仅没有澄清四爷的名声,还将这件事情的影响扩的越来越大,转眼四爷的名声就已经发臭。

四爷一下子被气病了,敏宁则去探望,探望时四爷恼火的说,“亏我施行了那么多对百姓有利的政策,结果这些人竟然盲从,相信那些抹黑我的流言。”四爷捂着头,疼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敏宁看到他这副模样有些心疼,他什么时候遭过这种罪?“百姓都是盲从的,等到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分辨是非,看来还得加大的建设学院。”

说到这里,敏宁试探性的问四爷,“要不,我为爷出一口气?”

四爷当即来了精神,“务必要把那些幕后黑手给抓起来,朕要将他们挫骨扬灰。”

就在这个时候,苏培盛端着一碗药进来,敏宁接过来后坐在四爷床边,一边拿着汤羹搅了搅药,一边喂他一边说,“这段时间我已经查了,这件事情是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出来,不像是某些人的手笔,毕竟没有谁有那么大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将这件事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出来。”

四爷咽下了一口药,看着她,“你的意思是?”

敏宁又舀了一勺药喂到他嘴里,“我觉得更像是某一地突然爆出这种事情,其他地方跟这有一样学一样,只是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才误以为是同一批人来抹黑您。”

四爷直接将药碗从她手里拿了过来,趁着药还温热直接一饮而尽。

敏宁接过了他手里的碗,就送上了一杯白开水。

四爷接过白开水漱了漱嘴,拿帕子擦了擦嘴才会说,“你是说,这件事不是一伙人干的,而是有人开了头,其他人跟着学?”

敏宁点头。

四爷气的拍了拍床沿,“真是欺人太甚!”

敏宁附和着点头,“没错,一定要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四爷收敛了怒气问她,“你有什么办法给这些人一个教训?”俗话说法不责众,要真是全国各地会有人趁乱而为,四爷也没有那个办法将这些人给找出来。

敏宁开口说,“我觉得这些人肯定都是读书人所为,所以我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针对所有读书人。”

四爷看着她,“有什么办法?”

敏宁笑了一下,开口说,“现如今东北、伊犁这些边疆都急缺人,既然这些读书人整日的无所事事,我看不如就发布一条召集令,命所有考上童生以上功名的学子全都下乡支援,想必经过一番苦练,就不会有那么多歪心思。”

四爷猛然看向她,她怎么会有这种念头?“不行,绝对不行!”

敏宁住了嘴,笑了笑没有继续说。

她知道提的这个事,没有大魄力根本没法完成,这种事情光是提出了,朝廷百官大概会集体抗议。

虽然说四爷之前的几项政令,致使读书人的地位降了下来,再加上学院的设立,以及对于百姓的扫盲,读书写字已经不再成为学子独享,连民间一个卖鸡蛋的妇人都能够拿笔来算价格。可千百年来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在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天然就高,不是短时间内朝廷的几项政令就能够消弭掉的。

要是真的发布了这条命令,想必接下来就会打击百姓供孩子读书的这种积极情绪,对于未来的大清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想必四爷正是有这种顾虑才会直接反对。

然而四爷却忘了,眼下全国遍地都开了学院,未来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敏宁想要将那些只会八股文学子送到边疆去改造,正好将这些空位腾给学院里出来的学生,比如招收大学毕业的学子来参加科考。

眼下敏宁也知道没那么容易说服四爷,所以提了一嘴之后就不再说了。

四爷不同意敏宁的提议,可是民间那些人却没想过放过他。

事情传的越远越烈,直接给四爷安上了,“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十大罪状。

四爷直接气的直接气的吐了血,敏宁看他昏迷过去,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去,让人看着四爷。

敏宁的脸色阴沉的吓人,直接假传四爷的命令下了旨,“凡是童子功名以上的学子,每户都得出一人下乡支援国家建设。”

她这是迁怒到全国各地的读书人身上,既然找不到那幕后黑手,索性直接让其他人带过。

想必这张网撒下去,肯定能网到那些起哄的人。

果然,这道旨意传下去之后,在朝廷就引起轩然大波。

毕竟现在当官的有哪一户子弟没有读书的,这道圣旨最先针对的就是这些官员之子。

先是内阁,随后是六部全都上折奏请万岁爷收回这道旨意。

然而皇帝却避而不见,连朝都不上。

旨意传出去之后,民间也跟着引起了哗然。

特别是读书人,就是拿起笔在报纸上评击这一道旨意。

可惜的是皇帝根本充耳不闻,朝廷那边僵持了许久,最后只能通过这条旨意。

等四爷清醒过来,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他脸色难看,从来没有想到安佳氏越过他插手朝政。

皇帝的权利没有人能碰,敏宁这一次的行为简直是犯了大忌,不过这件事要是重来一遍的话,她任然会做。

“爷,我绝对不允许旁人来伤害你。”当四爷问起时,敏宁这样回答他。

四爷看了她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下不为例!”

敏宁试探出了四爷的底线之后,便退到原地,不在触碰他敏感的神经。

四爷好了以后,开始为敏宁收拾烂摊子,他补了一道圣旨,定下了学子支援长则三年,短则一年,按照在当地的表现来分派这个时间,表现好的一年可回,态度敷衍的务必满三年才能回。

且未来考进士有加分,这些下乡支援过的学子可优先录取,接连几项补充旨意,才安抚住朝廷官员的埋怨跟民间的沸腾。

支援下乡对于考进士有优势,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民间不少不到而立和不惑之年也没有考过进士的学子便将主意打在了支援下乡这方面,与其一辈子背着一个秀才的功名,还不如拼一把,也能够降低考进士的难度。

一到三年时间确实不算长,许多人开始安慰自己,就当是外出游学。

下这道圣旨之后,每个月都有一批被分配的东北三省的人。因为人太多,会在未来几年陆续送过去。

好在一批都是接近夏天过去,这要是冬天的话非得冻僵了。

眼下有火车,倒是不需要赶路,直接坐上火车转几趟就能够到达。

全国各地的学子奔向东北伊犁一带,立刻给这些地方带来了人气。

四爷对于学子能够做什么有些头疼,直接将这件事交给了弘暻,弘暻又去求教额娘,这才得到指点。

东北那边则开一个又一个的庄园,种大米,种各种蔬菜。

至于伊犁种棉花大枣,有了火车就可以将这些物品带往全国各地。

东北那边还好办,围绕着军队屯的田,直接在周围开了好几个庄园。

再加上拖拉机的出现,可以采取机器来耕田种地,唯一麻烦的就是种水稻,这个得人亲自下田栽秧。

之前东北开田一直没有扩大规模,就是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这下多了这么多人手,不少人荒地都可以开垦。

有了大量的人聚集,嗅觉很灵敏的商人跟着将大笔大笔的货物运送了过去。

才短短一年时间,东北一带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量的大米被运往全国各地,要不是朝廷对粮食进行了保护价,大概同是产粮大省的江南一代粮食都得降到一文不值了。

不仅大米丰收,就连番薯、黄豆、棉花、玉米等等跟着丰收,大清百姓头一次发现,填饱肚子也不是那么困难事情。

四爷更是大开眼界,他之前只是帮敏宁擦屁股,真没想到会给就带来这么多变化。

这么多粮食入了粮仓,四爷头一回发现,粮食多了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特别是眼下下乡的只是少说,未来肯定越来越,东北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产粮大地,只要维持现下的程度,就算再翻一倍人口也能够养活。

四爷感叹一声,当年他跟太上皇说过开发整个东北,可是因为人手较少的原因,导致这件事情说出在一旁。

军队种的粮食也只能够满足军队一年的,他也在为东北缺人而烦恼,以前的时候甚至想过从其他人口大省迁移一部分百姓过来。却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行。

没想到安佳氏这一回报复的举动,竟然帮他解决了这么大一个困难。

事情反转到如今这个程度,四爷都有些哭笑不得。

若是说到东北还算是方便的话,到伊犁就没那么方便。

伊犁现如今只修了一条从外蒙通往伊犁的铁路,也就是说所有被分派的伊犁的学子全都要坐火车到外蒙,然后再转道到伊犁。

伊犁没有东北那个黑土地的优势,土地也是荒土极多,这里并不适合种植粮食,所以安排到新疆的人,大多数是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或是帮忙放牧。

因为下乡是有报酬的,这些农作物或者其他东西种出来之后,国家并不是白拿,全都是低于市价收购。

分到各个人手里,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有些家境贫穷的学子,来到这里之后反而赚到了不少钱。

再加上这里的野物极多,不缺少肉,也不缺少粮食,经过一年时间不少人都感觉到自己被养壮了。

一年期到,不少人回家都有些舍不得,这块土地实在太丰硕了,插枯树根都能活。有些学子回去之后便宣传这里的好处,一些在家乡活不下去的,便收拾包裹带领全家人迁移到这些地方。毕竟朝廷之前可是发过政策,凡是迁移到东北三省的人,每人送二十亩良田,免三年税收。

下乡的事情告一段落,一部分人回归,还有一部分开始奔赴边疆,毕竟每年都会考童生,这样就有源源不断的学子为国家做支援。少了这一部分拿笔杆子的人起哄,民间也只有少数地方还在给四爷泼脏水,朝廷这次反应很迅速,直接将这伙人给抓住了。

一查才得知是白莲教余孽。

白莲教因为要跟朝廷争夺新大陆,所以不少教众都穿洋过海去了新大陆。

不过有意义些恋家的就守在了中原,给白莲教留下一份香火。

这一次狗皇帝如此迫害读书人,白莲教自然是义不容辞揭开狗皇帝的真面目。

然而敏宁那道令读书人下乡支援的圣旨打击了一批人,就算是有漏网之鱼也不敢冒头。

这一回白莲教突然冒头是错估了形势,导致直接将自己给暴露出来。

这批人自然而然就被抓了起来。

为了不浪费人力,这群人直接被送出海,送到新大陆跟洋人战斗。

敏宁发现四爷跟她生疏了许多,她手下一批官员也被四爷悄无声息的调离了重要的位置。

很快她就看明白了,四爷这是在忌惮她,忌惮她可以越过他下圣旨,若是说朝中没有人配合,别说四爷就算是她都不相信。

敏宁知道这一次的鲁莽行事,招了四爷的眼,之所以没有处置她,大概是想要弄清她的势力对于朝廷到底侵蚀到哪一步,想必这一年四爷没有闲过,专本摸查属于她的人。

一年过去,四爷有了动作,直接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敏宁有些懵,随即四爷又下了一道圣旨,命她在杏花春馆养病。

接着调遣了一队禁卫军,将杏花春馆给围了起来。

弘暻听到消息之后,迅速的进园子,发现自己无法面见额娘之后,他便求见的四爷。“汗阿玛,我昨日去见额娘还是好好的,您怎么能够因为一群庸医的话,将额娘给关起来?”

四爷正拿着笔练字,听到这番话他头也不抬。

弘暻脸上全是担忧,“若额娘真生病了,那就让儿子福晋去伺疾。”

四爷放下了笔,“你福晋不是快生了吗?有些事情不需要你们操心。”

弘暻看着四爷问,“还有几个月……汗阿玛,额娘到底做了什么事惹您生气了?”他又不是眼瞎,没看到禁卫军将杏花春馆给围了起来。

四爷直接看着他说,“弘暻你要记住,这天下是爱新觉罗氏的天下,不是安佳氏的天下。”

弘暻神情一凛,明白这是汗阿玛对他的警告。

“汗阿玛,儿子过段时间能够去给额娘请安吗?”他这是在试探,汗阿玛打算关额娘多久。

四爷脸上的表情谁也看不懂,他对弘暻说,“眼下让你额娘清醒清醒,请安的事过段日子再说。”

弘暻还想开口,四爷就转移了话题,“下个月就是弘时曾经的日子,他那府里的事情你帮着帮衬一下。好了,你跪安吧。”

弘暻无法,只能够跪安退下。

等儿子走后,四爷才将笔往地上一摔。

被关起来的敏宁一点也没有慌张,好吃好喝起来。

她有想要参与朝政的政治祈求,可这对于四爷来说绝对是不允许的。

两人势必有摩擦,眼下就看谁能够先退一步。

敏宁觉得让自己退步不可能,毕竟自己发了二十多年时间,潜移默化的改造这个世界。

目前,全国各地的改革已经到达了临界点,想要从农业化变成工业化国家,只差那么临门一脚。

可惜的是四爷绝对不会赞同她这个想法,敏宁只能够伸手去拿这个权力。

先前她试探过四爷的底线,然而到底是错估了自己对四爷的影响。

涉及到皇权,四爷不可能轻易退缩。

敏宁不由有些感叹,四爷已经变成了真正的皇帝,那些感情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了调剂品。

而敏宁碰触到他的权力,对于他来说就是冒犯。能够憋到一年后,先是剪除她的羽翼,再把她给关起来,想必是早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敏宁打算看看四爷会什么程度,要是真的不顾及以往的旧情,那么别怪她不客气。

掌握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不说架空四爷,她稍稍动动手指头,也能够令他焦头烂额。

敏宁不由摇了摇头,她真的不想二人走到这步田地,到那时仅剩的感情也都磨没了。

敏宁这一关就被关了半年,或许这半年敏宁都是安安分分的,才使的四爷对她减轻了警惕之心。

等弘暻的第一个儿子满月后,敏宁才被放了出来。

弘暻看着她,脸上闪现出了激动,“额娘!”

敏宁应了一声。

“额娘到底出了什么事?汗阿玛为何派兵将杏花春馆给隔离了起来?”弘暻凑到敏宁身边小声的问。

敏宁瞪了他一眼,“这是我给你汗阿玛之间的事,你不要过问。”随即绕过他,直接往屋里走去。

进了屋,敏宁就看到睡在摇床里的孙子,然后对跟进来的弘暻说,“等孩子满三岁就送到我那里,我亲自为他启蒙。”

弘暻脸上闪现出了高兴之色,又小心翼翼问,“这样是不是太劳累您了?”

敏宁摇了摇头说,“我最多也就照顾三年,等孩子满六岁之后,就送到学院里读书。”

弘暻张口就应下了。

两人刚说完了话,弘暻媳妇就掀开门帘子从里屋出来,脸上明显有些不高兴的声色,敏宁扫了一眼就知道她肯定是听见了,便又补充了一句,“刚满三岁后,白日里送过去,晚上还接回来。”

弘暻媳妇的脸色这才缓和起来。

敏宁之所以将弘暻的长子放在身边,是打算灌输他一些更新的想法。

比如君主立宪制,她有心想要立宪,限制君主的权利,只是在四爷身上绝无可能,弘暻还有点希望,不过她还是将希望放在了下一代身上。

只有限制了君权,才能够让国家朝着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除非这个国家没有皇帝,想要将皇室永久的保存下去,那么君主立宪制势在必行。

敏宁这么急着想要插手朝政,也是为未来做铺垫。

可惜的是只一次,就越过了四爷的底线,也让敏宁知道短时间内是不能再插手朝政,否则那才是真的引起四爷的警惕之心。

弘时成亲时,敏宁还没有出来,这回被放出来之后,就补了他一个大礼。

大礼真的很大,整整一个船队。

现如今谁不知道洋人有钱,新大陆的金矿被开采了不知道多少年,一个船队的货物运过去,最少也能够装满一船的金币。

弘时得了这个船队之后,就开始呼朋唤友召集人一起投钱跑海运。

以前的是,这些船队都被老一辈给垄断了,他们这些小辈想要插手,根本连缝都没有。

没想到的是,这回弘时竟然得了这么大一个船队,稍微购置这一船瓷器布匹过去,换来的可是十倍、百倍的回报。

这一两年,大清的日子好过了许多,由东北以及新大陆过来的粮食,直接让百姓都能够吃上低价粮。

百姓渐渐富裕起来,国家明显也跟着昌盛起来。

四爷觉得时机已到,便磨刀霍霍对向了罗刹人。

经过几年时间麻痹罗刹人,导致越来越多的罗刹人越过黑龙江,甚至在当地住下了。

这一回四爷既然想向罗刹人出手,势必要拿这些人先开刀。

粮食,火器大量的往边疆运。

各路兵马也被调遣到合适的位置,就连民间都知道这一次朝廷准备作战了。

准噶尔部已经被打出了伊犁,苟延残喘着,这回见大清有了备战动作,当即往草原更深处转移。

不过这一次是自作多情了,朝廷根本不是针对他们这些丧家之犬,而是对准了罗刹人。

罗刹人被打得措手不及,凡是越过黑龙江的全都抓,有反抗的就地解决。

等罗刹国反应过来,大清直接攻占了西伯利亚地带。

罗刹国那边自然要反抗,可惜火器没有大清的厉害,仓促行事粮食也不足,再加上骑马跟做汽车打仗完全是两回事。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出现,那就是凡是大清士兵所在之处,就形成了溃散的局面。

溃散的当然是罗刹人。

经过一年多的僵持,罗刹国使者前往京城来商议退兵。

四爷这回倒是挺强硬,宣布《尼布楚条约》作废,大清军民占据的土地一律不归还。

你来我往,足足商谈了有半年,才重新签订了条约。

罗刹人那边承认西伯利亚属于大清的国土,大清将在两国边界开通互市,双方在各国首都设立大使馆。未来双方国家想要进入对方国家只能先向大使馆申请,至于每年放行的人数还要继续商议。

新条约的颁布,并没有引起民间什么反应。

毕竟这件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太过遥远,第一届驻俄大使,四爷挑选了半天,最终挑定了老九。

几个兄弟中,老九的俄语最好。

好在大使并不是终身制的,三年一换,四爷提出来之后,老九也没有拒绝,四爷为了让老九心甘情愿过去,甚至告诉他,三年以后回来会给他提一层爵位,老九一听,二话不说就带着家人去了俄国。

敏宁已经近两年没有跟四爷好好说话了,自那回将她禁足半年之后,四爷就避着不再见她。

敏宁尝试过派人拦截,可四爷却像是下定了决心不再见她。

夫妻两闹到了现如今这种地步,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这一回敏宁好不容易叫人给拦住了,见四爷看见她转身要走,她只说了一句话就叫住了他。

“爷,我手下又发现了一块新大陆,难道你就不想知道吗?”

新大陆带来的红利,可以说是肉眼可见。

眼下美洲那边大清跟当地土著经商,又占据了一块土地,光是这块土地每年贴补大清的资源就属于海量。

眼下敏宁说发现了新大陆,四爷听了,那脚就怎么也挪不动了。

“进来说吧。”四爷直接进了屋。

敏宁脸色的笑容极淡,跟着他走进去。

进了屋以后,四爷指着旁边的一把椅子说,“坐吧!”

敏宁坐下之后,打量了一眼四爷,许久不见,四爷显得有些发福,脸都跟那发起的馒头一样胖了许多。

“说说新大陆的事。”四爷语气非常生硬。

敏宁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开口说,“我手下有个船队,这回跑南洋的时候一下子走错路,直接往更南边跑,然后就发现了一块新大陆。这块新大陆距离我大清仅有一个月的路程,可比美洲大陆要近的多。”

四爷认真的听着,他转了转手腕上的念珠,然后问,“航海线图有没有?”

敏宁点头,“已经呈上来了,这块土地也不小,只是有少量洋人已经上了岸,所以这回我大清要抓紧时间,务必要赶在洋人之前,占据这块大陆。”

要不是洋人发现了澳洲,敏宁还打算将这件事情给瞒一瞒,最起码也得人口翻上几倍之后再说出来,到时候也可以移民一部分人口过去。

可惜的是,那地方也被洋人发现了,若是大清这边动作不快的话,只能够跟着洋人身后喝汤。

敏宁想要的是吃独食,将洋人赶出澳洲,所以大清的动作就得快。

好在,从大清前往澳洲要比欧洲近,这一次新大陆之争大清更占有优势。

四爷点了点头,“这件事就交给朝廷出手来办。”他打算将这件事拿过来直接撇开她,对于她,他还是有些顾忌。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剑道第一仙 唐人的餐桌 最强战神 光阴之外 我有一剑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踏星
相关推荐:
最强万界帝尊异界学神残龙谱小岛有人家血案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