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73)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永寿宫中, 皇帝已经到了,正在与太后话家常。

旁边宜妃正一脸笑意的跟着长惠郡主伴随在太后身边, 太监唱过名后,德妃走了进去, 笑着跟然后和皇帝福了个身。

“原本还想早些过来, 没想到竟然晚了这么久,该罚!”说着德妃笑着轻轻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嘴。

太后笑道:“小辈都在这里,你做什么样子?”说着朝元宝招手, “这是老四家的吧?刚才人多都没有来得及看, 瞧这小模样就跟观音坐下的送财童子一样。”

元宝抬头看了一眼敏宁, 敏宁松开他的手, 推了推他的后背。“别怕, 去吧。”

元宝小跑过去, 抓住了太后的手。

太后哄他, “我是你太妈妈。”

太后是用满语说的,元宝没有学过这个词, 所以是一副茫然的样子。

“这就是胤禛家的小子,不是说挺伶俐的嘛?”皇帝开口。

德妃笑道, “陛下一身威严,这几个皇孙哪一个不畏惧陛下?”

皇帝笑了下招手让元宝过去,元宝看了一眼敏宁, 敏宁没有动只是微笑在鼓励他。

元宝鼓起勇气走了过去, 皇帝摸了摸他头顶上的一小揪头发, 用汉话跟他说, “这是太奶奶。”

“太奶奶。”大概是觉得眼前这的皇帝对待他很和善,元宝开口跟着学了一句。

一旁的太后笑呵呵的应了。

皇帝又开始问起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元宝一一回答,越说胆子越大,眼睛不住的瞅着皇帝的胡子,看见那胡子随着皇帝说话一翘一翘的,眼睛瞪得是越来越大。

旁边不管是太后还是宜妃、德妃都发现了这一幕,掩着嘴偷笑起来。

“……原来叫元宝,看这名字给起的?都读过哪些书?”

皇帝见他的眼神直愣愣的盯着自己的下巴,忍不住狐疑的摸了摸自己胡子,又问了一句。

元宝回过神来,道,“读过花和鸟。”

皇帝愣了一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读过什么?”

元宝看着皇帝的胡子,大声的回了一句,“花和鸟!”

皇帝立刻看向下首的敏宁。

敏宁一脸尴尬,上前一步福了个身回答,“回万岁爷,元宝只读过《声律启蒙》,他说的话和鸟就是指此书。”

皇帝又问,“这《声律启蒙》又是何书?”

敏宁又回道:“此书还是兵科给事中车万育大人所著,曾经在报纸上投过稿,后来我们爷派人跟车大人要了书稿,汇编成书,于去岁正式刊印。万岁爷事务繁忙,想必没有听说过这件小事。”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又对元宝说,“那你就把这口中的花和鸟背一背。”

一说到背书元宝就来劲了,主要是每次背完书,他额娘都会奖励他好吃的甜点。

眼睛期待的看向敏宁,敏宁是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小家伙奶声奶气的背着。

皇帝在膝盖上拍打着手指,不住的点头,待元宝背完一冬之后,他开口,“此书不错,能令孩童掌握声韵格律,还能认识世间之物。想必此处还有下卷吧?”

敏宁回答:“此书分为上下卷,元宝只学会了上卷的一部分。”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略过这个话题,用蒙语跟太后说,“之前钦天监选了几个名字,朕看弘暻这个名字不错,皇额娘您觉得呢?”

太后点头,笑呵呵的跟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好,这个名字好。”

皇帝拍了拍元宝的头,满意道:“那行,以后你就叫弘暻……”

皇帝也没有在永寿宫呆太久,敏宁跟德妃又陪着太后说了几句话,之后她又跟长惠郡主使了个眼色,就抱着又睡着的元宝,跟着德妃离开永和宫。

回到永和宫中,四爷跟福晋已经在永和宫里。

两人朝德妃行了个礼,敏宁又抱着元宝朝两人行礼。

“这是要回去了?”德妃问。

因为家里前一年有白事,所以今年并不打算在宫里久待,德妃也明白,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乌拉那拉氏,就嘱咐了一句让她保重身体。

福晋跟着谢过,四爷从从敏宁手里接过了元宝。

福晋还没什么感觉,但德妃却觉得大儿子跟安佳氏在一起,却表现的更像是夫妻。

又看了一眼一脸阴沉人无所察觉的大儿媳妇,德妃最终没说什么。

告别了德妃,敏宁跟随着四爷出宫。

坐上马车后,四爷解下大氅将元宝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三人一路无话回到了府中。

回到府里,原本敏宁想要回自己院子吃饭,不料四爷直接叫住了她跟福晋。

“也别回去让厨房费力,就一起用膳吧。”

敏宁能看了一眼福晋,福晋没有反对,既然两位巨头都同。

元宝被放入了四爷屋子里,让人看守着继续睡。

过年期间膳食一向,所以一直都放在灶上热着。

四爷让人传膳,很快厨房便将食盒送了过来。

一个又一个菜端上来,也铺了一桌子。

沉默的吃了一顿后。

四爷让人将饭菜撤下去,然后跟福晋开口,“过段时间汗阿玛将会南巡河工,我也将会随行,这一次出门时间有点久,府里还得劳烦福晋多费心照料。”

福晋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敏宁,明白了四爷话里的意思,当即开口,“这次爷出行,不知要带上哪几位妹妹?”

四爷佯装沉吟,随后回答:“李氏所出的幼子还未满一周岁,这次就不带她去了。”四爷这句话意思表达的很清楚,李氏要在家带孩子,所以不去?而元宝这个年纪已经可以到处跑,敏宁既然空得出手。

敏宁抬头看了一眼四爷,连她都听出四爷话中的意思了,更何况是福晋,她看向旁边的福晋。

福晋点了点头,“安妹妹一向将爷伺候的好,三阿哥也已经大了,不如就趁此一起去?”上次倒是阻拦过,结果让安佳氏趁机把持了府里,这回乘着安佳氏不在,她也可以安插一些人在府里重要的位置上。

四爷满意的点了点头。

福晋贤惠道:“光是安妹妹一个人可能伺候不来,去年娘娘不是赐了两位格格吗?不如这次也一起去。”

四爷达到了目的,自然也给福晋这个脸面,“福晋看着办就是。”

说完了这件事,四爷又对敏宁说,“以后元宝大名叫弘暻,既然有了大名就尽量喊他大名吧。”

原本还沉浸在将要出门这个消息上的敏宁,回过神回了一声,“是,爷。”

用完了膳,福晋起身告退。

敏宁去将儿子抱了起来,哄他吃了些东西,也跟着回到了院子里。

没一会儿,四爷就跟了过来。

“汗阿玛说要将你手下那个什么医院迁到京城来,你是什么想法?”

敏宁有些吃惊,医学院可是她努力呵护才会形成现在的规模,皇帝现在说要将医学院迁到京城来,完全是想占便宜,直接拿走她的成果。

这几个医学院里可是孵化了许多人才和药物,就这么交出来,敏宁有些不甘心。

可皇帝既然开口,就没有敏宁拒绝的余地,将这件事在心里打了个转后,敏宁笑了笑跟四爷说,“爷,我在四大药都各有一个医学院,不知道万岁爷想要迁哪一座过来。”四大医学院,其实只有亳州那个折腾出了名堂,其他三座还在招生当中。

“这个……”四爷沉吟,“这个汗阿玛倒是未说,我看不如挑选发展最好的那一座迁入京。”

敏宁在心里想,您倒是不客气,比你爹还急!

随即恭敬道:“爷,您看这样行不行,那医学院在四大药都已经生了根,再迁移过来,要是荒废了原先的根基有些可惜,不如这样……”

她看了一眼四爷,继续说,“可以在京城开一座分院,然后从四大药都中挑取一部分医术顶尖的人才来分院中,这样既不会令那四院伤筋动骨断了传承,也可以满足万岁爷的要求。”

四爷一想这样也好,反正汗阿玛要的是医术高明之人,下面那些医术平平之人以及刚入门的学徒,应该不怎么感兴趣。

下了决定后,四爷满意的道:“就照着你说的办,汗阿玛已经同意在京城给你那医学院圈一块地,回头爷上报后,你那些手下就可以将地接手,至于怎么建造,爷和汗阿玛不会过问。”

敏宁道了谢。

不管怎么说,下蛋的母鸡还是保住了。

算算时间也是开分院的时候了,挑选一部分人来京城,正好可以将分院的事情捋顺。

毕竟她还有元宝、四爷都在京中,要是真生了病,她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名下的医生,而不是这个时代的大夫。

转天敏宁又请了长惠郡主过府,跟她商量了将一部分工厂迁移到互市的事情。

长惠郡主倒是干脆的同意了,“反正我下面那几个妹妹不少眼红我开工厂,迁走就迁走吧。我对这些也不怎么感兴趣,只要管理好我的《颜报》就行。”

敏宁回答:“那就将工厂的股份折合成《颜报》的股份给你。”

元宵节后敏宁命人在京城建造医学院分院。

此次的医学院跟之前的不一样,治标病的医院跟学堂分开,医院开在京城中,学堂选在了城外,靠近她庄子的地方。

毕竟庄子里搞研究的气氛浓郁,时常会有人受伤,学堂开在那里,一部分是可以经常练手,一部分是希望能带动一些人开动脑筋,制造出一些更方便治疗的医学器具。

两个地点选好后就等待三月份冰化后开工,敏宁才去信,各医学院各挑一部分人进京教学。

二月初九,皇帝要南巡,四爷随行,敏宁带着元宝没有跟着动身,而是等待了几天后,直接前往江南。

毕竟刚开始一段路,四爷肯定要跟着皇帝到处巡视河工。

去年黄河奔堤,今年皇帝自然要到处巡视,因为行程比较赶,不适合妇人跟孩子随行。

敏宁提前一步去了金陵,这一次南巡对于她来说正好可以巡视一下她手下的产业。

在江南,她的产业之多可是比京城比重还要大。

趁着四爷跟着皇帝到处在河上转,敏宁也可以过来巡视自己那些产业,这些产业之前她都是在书面上了解,这一回也可以巡视一下。

京城外置办下来产业,时时刻刻都在增加,这事有专门的队伍处理,这些人会帮敏宁将一部分资金转化为固定产业,不过毕竟不是她亲眼所见,所以还需要看一看,免得下面有人糊弄她。

还有哪些需要改正得亲自下的地方上才能够知道。

一到金陵,敏宁就入住了当地的府邸里,几乎每一个有她产业的地方都少不了住处。

好吧,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一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情结,有房子就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有一个家。

不仅在金陵有府宅,听说在苏州还有一座园林,原来已经荒废了,后来被买下,改造成大型园林,一部分开放给百姓,另一部分被用来当做办公之所,不过她只见过地契还没见过实物。

一来到金陵,敏宁只在府邸里歇息了两天,派人看守住元宝,之后她就马停蹄的前往工厂巡视。

工厂里早早有人在等待了,敏宁事先不让这些人打扰工人,随后让人带着她在工厂内部巡视。

看了一圈之后,对工厂的负责人说,“防火之物还需要多准备,这里的木质建筑有点多。”

那负责人回答,“回东家的话,已经有一部分再改造成砖瓦房,只是互市那边急需人手,一部分工匠就被调到了蒙古那边。”

敏宁想了想说,“水泥不是研究出来了吗?派人取了水泥的配方,在江南这一带开一个水泥厂,也不要用青砖,使用普通的红砖烧出来就可。”青砖跟红砖就差不多材料和烧子方法,只是红砖省却了浇水这个步骤,不仅可以节省一大笔钱,烧出来的红砖也不像青春那样一窑子得裂开一部分。

虽然这时候的审美是青砖青瓦,但完全使用红砖盖一座红房子也是别具一格的一种美。

金陵这边的负责人听了后领命。

查看了一圈后,敏宁觉得织布厂整体来说没什么大问题,又问起造纸厂的事情来。

最近造纸厂关系着未来新城使用的纸钞,之前绘制了几个版本的纸钞图案给敏宁。

敏宁将百元纸钞的图案选成了蒙古新城的模型,其他几张纸币图案也是大清几座闻名的山川河流。

皇帝还在位,她不能搞太离谱,不然直接就选择皇帝的头像。

可惜皇帝肯定忌讳这种事,忌讳将自己的头像印在人人都可以接触的纸币上。

“造纸厂原厂在太仓,后来怕会发现,就将厂子迁移到一个深山中。印刷的地点设在京城,纸造出来后就会经过船运入京城,在京城中印刷成钱之后,再通过咱们的商队运往外蒙,在外蒙银行盖最后一道章再起用。”盖章也是防伪的手段之一,不盖章的纸币,就算拿出来也无法使用。

敏宁点头。

造纸厂事关重大,藏起来也好,省得被人发现弄出了纸的配方,造假对于纸钱来说伤害太大。

巡查完工厂后,敏宁又下乡去查看田地。

田地中的粮食,对于她和大清来说极其重要,有了粮食丰产,还能够有底气向工业化社会转变。

二月里江南一代已经开始种植,巡视过田地,免了一部分人租子后,敏宁才跑回了城里。

江南虽然说温度比京城高,但京城是干冷有炕和地热在倒是好过,到了江南没了炕,反而觉得这边比京城还要冷。

地面有一半的时间都是泥烂的,敏宁这几天奔波在田地里脚基本上就没干过。

心想还是尽快将水泥厂造出来,铺路是大事,她已经想念前世水泥路都通到农村的便利。

对了,郑钧这家伙带着船队也不知道跑哪去了,有没有通过白令海峡找到美洲?

最好找到亚马逊森林将橡胶树弄回来,少了橡胶干觉得有许多事情都费劲多了。

比如之前奶瓶上的奶嘴,因为没有橡胶,只能够用羔羊皮来替代,那触感能跟橡胶相比吗?

还有罐头改用了木塞,储存时间也大大缩减。

自行车没有气轮胎骑起来也费力得多,最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路都是黄土路,黄土呀,青天白日还好,一下雨就泥烂不堪,她急需橡胶做成的胶鞋。

上回四爷跑河工,那烂脚好几年才养好,这回又不知道会不会复发?

没有胶鞋,真是太不方便了。

想了想,敏宁突然想起另一种中国原产的胶——杜仲胶和橡胶草。

这两种现在还没有人发现用途,敏宁之所以想起这两个来,是因为前世她学校就关于这两种如何替代天然橡胶的研究申请过国家经费,她同寝室的一个学霸室友也加入到这个研究当中,还给她和另外几个室友普及过这两种的用途。

对了,当初那位学霸室友是怎么说来着?

好像杜仲胶得用油或碱液来提取。

等等,碱是不是已经被她给弄出来了?真是太好了,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那个橡胶草在哪里来着?怎么想不起来了,算了,这个先别管以后再研究,先考虑杜仲胶的事。

杜仲是一味药,可以在我和一家药铺找到。

但是她要的是杜仲胶,得靠新鲜的枝叶才能够提取。

将这件事传到亳州那边,亳州那边自然会有人加快研究。不过一个月时间里敏宁就收到了两双胶鞋。

一双是四爷的尺码,一双是皇帝的尺码。

胶鞋到敏宁手里的时候,恰好皇帝巡视来到了金陵,敏宁带着元宝去跟四爷汇合,一同住进了曹家。

对于这个大名鼎鼎的曹家,想必后世只要是了解过红楼梦的,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这个时候那位大名鼎鼎的曹公还未出生,每年也只见识到曹家的富贵。

不过她觉得有些错乱,这个世界不仅有曹家还有红楼梦的几大家族,她感觉红楼梦的世界是硬生生嵌入的原来的历史当中。

红楼梦中好像是有神仙,有道僧二人,那么这个世界上会不会也有神奇的法术?

胡思乱想中,四爷领着敏宁来到了后院。

如今的曹府让了住处,所以这个院子都被禁卫军包围,曹家是另居别院。

元宝一个多月没见到阿玛,这时候正抱着四爷不住撒娇,“阿玛,你这么多天都上哪去了?元宝一直找一直找都没找到你?”

四爷将他的手拉下来,将她的小身板扶正,“坐好了,好好说话。”

虽然说四爷已经尽量板着脸,不过元宝却一点也不将阿玛的冷脸色放在心里,仍然扭着小身子撒娇,“阿玛,额娘坏,天天不管元宝,自己跑到在外面玩。”

敏宁正指挥人收拾行李,一听到他说这句话顿时走了过来,手指戳了戳他的脑袋,“你这个没良心的小东西,都忘了之前是谁带你出门吃好吃的来着?”

元宝嘟着嘴不说话。

四爷瞥了敏宁一眼,敏宁干笑道,“别听元宝瞎说,我也没有经常出门。只是偶尔巡视了一下在金陵开的工厂。”

“对了!”敏宁像是想起什么,越过几个丫鬟忙去翻找包裹,“爷,这是我让人给你做的胶鞋,穿上以后就不用再怕被水泡的烂脚了。”

四爷接了过去,看着浑身于一体毫无缝隙的胶鞋,问道,“这是用何材质制成?”

“是用杜仲胶,爷您试一试,下一次要是亲自跑到河边,也不用怕脚会湿了。”

四爷当即脱了鞋子,敏宁看了看他脚趾之间有些脱皮,忙让人去打水来。

“元宝,跟墨兰姐姐去读书好不好?”敏宁又想打发走元宝。

墨兰是新提到敏宁身边的丫鬟,碧影第一次没跟来,敏宁提拔几个其他的小丫头在身边伺候,尽量习惯没有碧影在身边的日子。

墨兰是孤儿院中的一个女孩,读书识字样样能行,敏宁让人到孤儿院招几个伺候的丫鬟,墨兰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敏宁发现她有一个特质,声音好听,每每读书的时候,元宝都能够认真听。所以就将她提到元宝身边,专门教他读书。

元宝看了一眼墨兰姐姐,然后又看着额娘,张开手,“我要三块糕糕。”

敏宁没好气的将两个手指头又给他按了下去,“行,回头就让人给你准备。”这小子明明会数手指头,偏偏屡教不改,不论说几个数字都举起一只手。

敏宁猜到大概是他自己觉得好玩才会一直这样。

四爷看着母子两个打机锋,心里有些暖意,很希望这种氛围能一直持续下去。

总算将元宝给哄走,水也送来了。

敏宁四爷的脚放入水中泼了泼水在他脚踝上,语气中满是庆幸,“幸好爷的脚这回没有烂,只是脱了皮。”

帮助四爷烫了脚后,脚已经变成通红的样子,敏宁帮他擦干脚,又涂抹上药。

“爷,这几天可不要忘了抹药,不然脚气一上来,回头脚丫子又要烂。”

四爷哼了一声。“行了,爷知道了。”

敏宁又掏出新的羊毛袜子给他套上,自打京城里出现羊毛袜子这种神奇之物后,原来需要绑在脚上的袜子就没人肯穿了,四爷自然也换成了羊毛。

不过敏宁准备的袜子上面确是有图案的,是一匹扬蹄的小马,这是她的恶趣味,家里谁属相是什么,袜子上就准备什么动物的图案。

四爷平日里不爱穿这种带幼稚的袜子,只穿纯白或者纯黑色的,没想到这次被敏宁给逮住硬是套上了。

他也没说什么,羊毛外套上脚上后,立刻感觉到脚暖烘烘的,原先烫过脚后,血管被通开,脚自然暖和起来。

四爷穿上了胶鞋起身走了两步,开口说,“有些大。”

敏宁当即说,“大就对了,特意让人做了大一码号的,爷你把鞋脱下来。”

说着她又转身去翻行李,翻出两块羊皮鞋垫来。

将带细绒的一面朝上放入胶鞋内,“爷,你再试试,要是还大的话再添一块。”

四爷脚踩了踩,下方有了羊皮,确实暖融融的,而且也合脚,不像刚才觉得空荡荡的。

“还有没有这种鞋子?别忘了孝敬汗阿玛。”

敏宁听了后转身又拿了一双过来,“怎么能忘掉万岁爷的,上回不是跟爷问过万岁爷的尺码吗?这是专门为万岁爷定制的,这里面已经放上了鞋垫。”

四爷接过后满意的点头,然后踩着胶鞋问,“还有吗?小十三的脚也被泡烂了。”

敏宁忙接话,“有,只是不知道十三阿哥是什么尺码?之前收到鞋子后,我有令手下尽快做出其他尺码的胶鞋来,不过得晚几天才能够送达。”

四爷想了想回道:“正好要在江宁这边呆上一段时间,汗阿玛得接近一些江南官场上的人,可以等等那些鞋子,鞋子到了就立马送过来,多余的可以让汗阿玛用来赏人。”

得,还真是为你爹着想!

敏宁心里吐槽了一句,就应道:“是,我会让人多加准备。”

四爷又看了看日头,“行了,趁着现在天还早,我去求见一下汗阿玛,你在这里歇着吧。”

他说着就要拿着给皇帝的那双胶鞋离开,敏宁拉住了他,“爷,钮钴禄格格跟耿格格呢?怎么没看见她俩?”因为敏宁有私事要办,所以没有随同四爷一同来,只两个年轻的格格伺候四爷。

这回按说两人应该一起来向敏宁见礼,没想到现在也没个动静,敏宁就知道不对了。

四爷拍了一下脑袋说,“我都忘了,之前行程太赶,这两个格格劳累过度,被我留在舟山修养,你派人将在二人接过来。”

敏宁汗了,这两人存在感得多弱,才能被四爷给忘了?

四爷又像是想到什么说,“对了,这次在舟山汗阿玛第一次召见一位叫做梅文鼎的人,此人在算学跟历法上面有独特的见解,还跟汗阿玛推崇你所提倡的洋文数字,并且将这些数字跟古代历法相结合。你不是一向喜欢收集这些稀奇古怪的人吗?可以派人接触一下。”

梅文鼎?

这可是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牛顿齐名世界科学巨擘,她都忘了这一位也是活跃在康熙年间。

对此敏宁又有些痛心,这么多大拿全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竟然没有一个跟牛顿一样被人推崇。

幸好她来到了这个时代,努力将这些人挖掘出来,虽然不是正史,但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对她来说也算是安慰。

想到这里,敏宁更加坚定了信心,她一定要靠着一己之力加快这个世界的转化。

四爷抱着胶鞋向皇帝献宝去了。

敏宁立即派人去舟山,一共去做两件事,一是问一问梅先生有没有开学院将自己的学术传授下来的想法。

她可以资助,他开一家书院,让他开学立派。

若是没有,那就问是否有著书的想法,这种大拿一辈子都在研究中西学,懂的知识可不是敏宁那半吊子可以比拟的,而且他的思想更符合这个时代,教授出来的知识才更容易理解。

不像敏宁只会找人将西学翻译过来,任由下面的人自学,都不知道有没有走弯路。

另一个就是附带任务了,就是将四爷那两个小妾接过来。

哎,感觉这原本是福晋该做的活,如今都归她了?

四爷回来后,早上那双胶鞋已经没了。

看他的样子不像是生气,敏宁就问他鞋子去哪了?

“送给十三了,他脚不是烂的更厉害吗?我这几天又不用下水,养一养脚就能好。更何况你不是说过几天新鞋子就会送来吗?”

敏宁哭笑不得,过几天新胶鞋会送过来,可十三阿哥这几天同样不需要下水呀,完全可以等新鞋子送来再送。

得了,四爷完全沉浸在好哥哥这个角色里,敏宁也不打断他。

皇帝在江宁也忙得不得开交,歇了三日后就开始检阅江宁驻防官兵,四爷也跟着忙得团团转。

胶鞋很快就送了过来,敏宁派人给四爷送了去,四爷得了后,给每位兄弟都送了一双。其余的全送给了皇帝,皇帝拿到后直接赐给了修建河工的功臣。

听说那场面非常感人,君臣说到最后都忍不住潸然泪下,感叹这些年修河工的不易。

敏宁原本以为在江宁时间会呆的久一点,没想到不过五天时间,皇帝就要启程离开。

这一次是去祭拜明太祖陵墓。

大清虽然代明,可实际上并不是直接从明朝手中接替了江山,而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

皇帝对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敬重,几乎每一次南巡都会祭拜明太祖陵墓。

祭拜完后当日就离开了江宁,行程可以说非常赶,明日还要去京口检阅水师。

敏宁没有随同,而是直接奔赴扬州。

皇帝的下一个行程就在扬州,何况检阅水师一事,敏宁也不适合在场,即使跟着也只是呆在后院里。

所以她干脆绕过这京口,先去了扬州。

扬州对于敏宁来说完全是旧地重游,对于此地,敏宁一直没有什么好的回忆。

小时候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离开后又险些落入生死之地,若不是四爷救了她,大概她早就承受不住屈辱魂归地府。

想到这里,敏宁不由想起最初时与四爷的碰面,那时候的她还是个营养不良的小丫头,大概四爷自己都不会想到,他与她会有这份渊源,他曾经随手拉了她一把,将她从地狱之中拉出来。

她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会进入四爷的后院,原本她只是想平平淡淡的度过这一生,并没有那么多的豪情。

只是身份一下子不同,她不愿意再平淡下去,慢慢的竟然也挣了这么庞大的一份产业,改变了千千万万的人。

敏宁很享受这种改变,就好像自己的手拨开这个蒙昧的世界,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文明和希望一样。

既然不能够回去,那为何不将这个世界改变成她所希望的那样。

一个开放、富裕、和谐的社会。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剑道第一仙 唐人的餐桌 最强战神 光阴之外 我有一剑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踏星
相关推荐:
最强万界帝尊异界学神残龙谱小岛有人家血案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