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记忆里最好吃的两个菜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第五篇有一种味道叫乡味

第111章记忆里最好吃的两个菜

我的记忆中,在祖宅吃的最好的两个菜:一是“蒸盆”,二是“鱼肚乳”。吃“蒸盆”要多说几句、绕几道弯才能讲清楚。

先说“蒸盆”这道菜。

蒸盆,以紫阳蒸盆子闻名遐迩。传说紫阳蒸盆始创于汉刘邦时期。当年刘邦带军打仗行夜至紫阳县汉王城,当地军民为欢迎刘邦,特意找来厨师准备大摆宴席,可是军队第二天就要出发,七碟八碗的准备来不及,有一个聪明的厨师就将猪蹄、母鸡、鱿鱼和当地的黑木耳、莲菜等加入调料,一起放入大乌盆,用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刘邦大军闻香而醒,狼吞虎咽地吃了精光,个个精神焕发,刘邦大为赞赏,问厨师此为何名,厨师以前也从未这样做过,正为难时,猛看见桌上的大乌盆,灵机一动说此菜名叫“蒸盆子”。这是关于紫阳蒸盆子最广为流传的传说。

还有一说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县汉王镇,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紫阳蒸盆子自产生至今,经过几千年历史变迁、融合、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用料来自当地土产:用具为当地产大乌盆;蒸煮时必须用土灶、竹柴火;蒸煮时间必须达到8小时以上;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地方饮食文化最有特色的代表。

紫阳蒸盆子的制作原料须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调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盐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锅隔火而蒸,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时间最少不能低于4小时。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

后来,蒸盆作为年夜饭团圆祭祖的文化涵义,也作为款待贵客的一道重要的主菜。

再说“蒸盆”待贵客。

在邵东县团山公社双江宝塔山的南麓,有个叫三塘冲的地方,我们第一个祖母申氏出生于此。

说祖母,又得先说一说我的祖父。

祖父年轻的时候还贫穷,扒(拾)狗屎积肥、耕田种土。祖父没有固定住所,多次迁居,在心达堂居住过,又搬住到长庆堂。后来作生意发了财,又买田又建庄园。

据说祖父在邵东、双峰等地有八十多石(石,即担。古时候一石田合四亩)水田,还有二十多石湖田(洞庭湖区的田)。在古商城洪江还有铺面和一栋窨子。于长德冲建了一座占地十来亩的庄园,这座庄园叫教让堂。祖父成了富甲一方大地主。

祖父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五月初五辰时,殁年在“四修谱”上无记载,乃遗憾之至!谱上“有曾廉五十赠序”,但没录载于族谱上。赠序的这个曾廉是邵东有名人物,他三岁就能沿街认招牌、对联,十岁能作文,十五岁而为《田家杂兴赋》,二十岁考入县学,后选入岳麓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

祖父娶四妻:申氏,去世时三十四岁;蒋氏,二十五岁即离世;何氏也在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她们均没有生育,可见那时医疗条件、生存状况一斑!生于古商城洪江的刘氏,是我们的亲奶奶,她生育了四子二女,即我伯父、父亲、俩叔叔和俩姑妈。四个奶奶仅何氏在太平四修谱上撰有赞语:“式懿范兮,如玉斯洁。观淑仪兮,映月与雪。内则娴兮,妇职。挽鹿车兮,垂鸿。婺星沈兮,皓月缺。悼亡惨兮,悲愁绝。芳魂归来兮,丹山一穴。慨想不置兮,辄深呜咽。”

祖父娶四妻:申氏、蒋氏、何氏和洪江的刘氏,前三个奶奶都不到三十岁就病亡了,可想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是很差的。刘氏是我们亲祖母,生有四子二女,即我伯父、父亲、俩叔叔、俩姑妈。

申氏祖母的的哥哥我们叫一舅爹,住三塘冲,家贫(解放后划为贫雇农成分)。三塘冲位于高山观宝塔山的南麓,山上的宝塔座建于明朝初期。高山观宝塔山在长德冲北面,离长德冲六公里的样子。这座宝塔毁于“十年浩劫”时期,被作为“四旧”毁掉了。

一舅爹有几个儿子,大儿子叫申明轩。刘氏祖母曾在洪江带回一个丫环,家里人都叫她细姐。细姐长大后,祖母把她许配给申明轩为妻。于是,教让堂和三塘冲就亲上加亲了。

一舅爹专门给我们教让堂收租谷,每到秋收季节,他坐着轿子到各佃户家看“收成”。年景好,租谷就按租佃协议收取;灾害年,就可减收租谷。一舅爹权力大,佃户们常巴结他。祖父、父亲及叔叔也信任一舅爹,因为他为人诚实做事扎实。

一舅爹来教让堂时,家里总用好吃好喝的招待他。

有一次招待一舅爹,办的是“贵宾餐”,我和哥哥有幸和他们同桌吃饭,姐姐等女性们是不能上这种餐桌的。

我还记得桌上的主菜是“蒸盆”,有好几碗副菜,是些什么菜已经不记得了。一只整母鸡凤凰展翅似的坐在蒸盆里,大半身子浸在黄黄油水中,周围被煮熟的剥了壳的鸡蛋包围着,里面还有不苦的带补的中药材……那蒸盆从热气腾腾的蒸笼端到餐桌上,香味直往鼻孔里钻!继而,整个餐厅都充满了蒸盆特有的香味。光阴流逝了半个多世纪,蒸盆的味道一直存留在记忆中,后来我也再没吃到那美味佳肴。

这是我在祖宅、也是此生唯一吃的一餐蒸盆。还有一次在祖宅吃的佳肴是“鱼肚腐”。

“鱼肚腐”,即鱼杂碎。那是“界”教让堂前面的教让塘的鱼。太平人常在仲秋“解鱼”(用网罾捕鱼)。每年**月,是太平养鱼人的收获季节。一网撒出,就可拉上一网沉甸甸的活蹦乱跳的鱼,草鱼体大膘壮,鳙鱼呆头呆脑,鲤鱼色彩斑斓,鲢鱼腰肥肚阔……赢得围观者一片赞叹声。

我家的长工桂生二爷抓了一条大草鱼给奶妈,要她宰了招待“网匠”师傅。鱼杂碎是单做的另一道菜,红红的剁辣椒、黄黄的生姜丝、绿绿的葱花等各种调料齐全,满满的两大品碗,那“鱼肚乳”的香味直往鼻孔钻。

桌上的人都抢先吃“鱼肚乳”,都说好吃,好吃,真好吃!我后来也再没有吃到那么好吃的鱼杂碎。

这是我记忆中儿时在祖宅吃到的两餐最好的菜肴,当时的情景现在还很清晰。(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前方高能 农门长姐有空间 最强狂婿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南宋第一卧底 异能小神农 大奉打更人 神魔之上 峡谷正能量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相关推荐:
汉血丹心历史正能量穿越草包小姐:一夜兽妃似雪妖娆恋爱百分百:杠上恶魔校草绝地成神奇侠系统山河故国极品神医1极品小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