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雪中送炭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看见了粮食,又听几人说明了来意,大同知府也不急着去城外视察灾民情况了,派人给佐贰官交代了一下。

在衙门的二堂,自己的签押房里,知府接待了范大发三人。跟着他们一起来化妆成伙计的满仓则没有这个待遇,被那两个衙役寻了一处僻静出待着。

看到粮食,知府大人虚弱无力的样子改变了许多,不失热情的问起了三人的身份。

三人一一说了。

听说是本地的商人,而且还是大同府有名气的商人,知府大人也没有表现明显的轻视。

历朝历代,官员都是看不起商人的。大明初年也是一样的,在朱皇帝的影响之下,这些官员比起前朝官员对待商人的态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见。

不过能当到一府知府,人情世故上也不会那么幼稚。如今天下大旱,到处缺粮。饥民处处,人心浮动,能有人主动上门送粮,这是好事。所以心中虽然轻贱三人,但是面上却也不会表现的太明显。

范大发三人人老成精,那知府大人虽然没有表现的太明显,可是他们却也能看出来。

不过作为商人,他们心中也有数。若非这特殊时期,他们可没有机会坐在知府大人的签押房中,一人还赐了一杯茶水。所以根本不会在意,反而觉得与有荣焉。

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知府大人这才问起他们的今天的前因后果。

昨天早都商量好了说辞。

范大发回话说,三月份的时候他们就感觉今年雨水稀少,有些担心粮食的收成。后来到五月的时候,天果然还继续旱的不舍得下雨。

所以三家就商量了一下,安排了在江南行商的人采购筹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没成想,天气越来越旱,先前的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

本来这些粮食留着三家自己吃的,可是看到城外灾民越来越多,想了一想,三家一商量还是觉得应该拿出一部分献给官府,好歹尽点绵薄之力。

三人都是老于世故,这番话都是提前商量过的,所以也是滴水不漏,看不出什么漏洞。

知府听了,想了一想,觉得这番话也说的过去。

商人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灵敏度却比一般人要高,什么东西要涨价,什么东西要降价,什么东西最紧缺,什么东西最泛滥,他们比其他人看的都清楚。

所以提早筹备粮食这事情也说的通。

其实知府也就是那么一问,这三个有名有姓,而且在当地也不是籍籍无名,所以也不怕他们有什么不轨企图。

再说了三个商人能有什么企图,知府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这三人在城里有产业,经营多年,如果不是担心灾民生乱,会坏了他们的产业,他们才不会把粮食献出来的。

所以归根到底,他们帮了官府也算是帮了他们自己。

大同知府想当然为三人的行为找到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合理的解释。

前面这些问话其实也就是照例的程序,下来的这个问题才是关键。

“你们打算先给朝廷多少粮食?”

“回大人的话,小人三家除了自己所用之外,还有一千石。”范大发小心回答着,脸上挂着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

知府眉头皱了一下,一千石么?太少了。

不过一想,一千石虽然看起来杯水车薪,但是好歹也能缓解一下危机。多撑几日,朝廷的救济粮也差不多就能到了。

想想也合理,自己因为形势危急,所以对他们的期望太高了。他们只不过是小小商人而已,能够提供一千石的粮食也不错了。

“你们虽然只是一介商贾,但是却能做到为朝廷,为本官分忧,实属不易。你们的善行本官会禀报到朝廷的,说不定还有嘉奖。另外,本来表彰你们的善举义行,本官回头也会给你们奖励的。”

三人听了,顿时大喜,急忙站起身来道谢,说了一通场面话。

感觉差不多了,三人正准备告辞,又听到一句话:

“以后你们在大同做事有什么为难的,只要不触犯朝廷律法禁忌,本官也会为你们转圜一二的。”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客气话,不过也算是知府大人的一片好心了。

以后真有什么事情,就算轻易求不到知府头上,但是却也有些底气了。

三人又是一番感恩戴德,要知道一个商贾要想结交知府这样一个高官,那平日里是不可想象的。

这次雪中送炭,灾中赠粮,正是好时候,总算结下了一番香火情。

三人说好明日便可以将粮食送过来,请知府派个人交接验收。

很快知府便安排了自己的钱粮师爷封寿田跟着跟他们交接。

又说了两句闲话,三人便识趣的起身告辞了。

来的时候背着的一袋子米自然给知府大人留下了,好让他今天也能多吃一点了。

看待三人出来了,外面候着的满仓也急忙起身跟了上去,他的身份是范家店铺的一个伙计。

三人在里面的时候,满仓也没闲着,一边在观察衙门里面的地形建筑还有人员位置,一方面在想如果将来要攻打衙门的话怎么进攻更好一些。

纯属职业病发作,并不是要攻打大同城。

走出大门的时候,守门的两个衙役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好了很多,笑着跟他们说了两句话,当然主要是看在之前给的两个馒头身上。

灾荒来了,能够馒头的才是土豪。这两个差役虽然在衙门当差,可是却是最低等的那种守门的,平日里根本没有多少有水。

洪武年间,别说这些衙役了,就是知府这样的高官都过的可怜巴巴的,跟叫花子比强不到哪里去。

朱元璋老板根本不舍得给官员开工资,而且更不允许他们搞灰色收入。一旦发现,超过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揎草。

这就是典型的既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典型。一个大明朝的地方官,他的俸禄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老婆孩子,还要请师爷幕僚。

作为地方主官,一般身边最少得有两个师爷,一个钱粮师爷,一个刑名师爷。没有这两人,这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另外,还得请厨子,丫鬟,马夫,车夫,轿夫等等一系列为官员服务的人。指望那点俸禄,那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人。

可是朱元璋给官员发的俸禄,仅仅只够官员一家三口人吃饭的。所以,在大明朝不搞灰色收入,当官的根本活不下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的刑罚如此酷烈,却依然挡不住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前赴后继的贪腐,生活所迫啊。

官员都过的这个光景,那些下面的小吏差役更不用说了,而且还是在这大旱的灾年。

所以能给一个馒头的人那都是善人了,差役们的脸色自然就好了。(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前方高能 异能小神农 最强狂婿 神魔之上 农门长姐有空间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大奉打更人 峡谷正能量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南宋第一卧底
相关推荐:
万界时空大穿越集体大穿越,我在女尊养夫郎逐道元阳秦飞进城调教贞观超神幼稚园魔性食斋我比天高一不小心成神豪一不小心穿成修仙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