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朝堂议政,突然响起的声音。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贞观二年,长安大明宫。

一间恢宏的宫殿中,有两只巨大的铜鹤立在两侧。

四周墙壁、木柱上点燃这一盏盏灯烛,将大殿映照的灯火通明。

一名身穿黑色礼服,上绣十二章纹的中年男人坐在案几之后,手握一只毛笔批改着前面的奏章。

男人眉如漆刷,眸若点星,举手投足间气概非凡,给人一股不怒而威的感觉。

男子一直埋头批改奏章,几乎没有停下歇息过,明明是气温偏低的夜间,他的额头上却沁出点点汗珠。

也不知过去多久,直到几名太监从侧门处走入,将紧闭的殿门、窗户——打开。

一缕缕阳光从外映照进来,男子才发现外间已经天光大亮,太阳东升了。

只见几个太监又将墙壁、木柱上的油灯——挑灭,挥袖将烟雾驱散。

然后才在一名满脸皱纹的老太监带领下,端上了水盆、毛巾,来到中年男子的身边小声说道。

“陛下,天亮了,该上早朝了!”

这中年男人,赫然竟是大唐帝国的主宰,名传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

埋头批改奏章的李世民闻言,不由摇头,幽幽叹息一声,这才放下手中毛笔,揉了揉太阳穴,满面愁容的说到。

“唉,又没批改完,自年初以来,我大唐各地灾情频发,河东大水,河西蝗灾,燕地更是大旱三月,真是令朕头疼不已。”

老太监满脸堆笑,一边服侍李世民梳洗,一边劝慰说道。

“不过是一些灾民罢了,陛下何须去管他们?”

“您征战数十年,如此荣登大宝,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享受一番如何?”

李世民擦了擦手,然后将帕子甩在了老太监的怀中,不满的斥责道。

“你这阉货,又知道什么?”

“我初登大宝,去岁刚在突厥人的威逼下签订渭水之盟,今年天下又遭天灾,朝廷威望已然出现动摇。”

“若是再不管灾民,纵情享乐,天下定然动荡不安,须知隋炀帝二世而亡的结局可还没过去多久啊!”

“何况……”

话到这里,李世民的声音便戛然而止,并没有接着说下去。

如今正是贞观二年,距离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囚父过去不足两年。

朝廷就连续遭遇大难,天灾人祸频发,百姓生活风雨飘扬。

不知有多少人,都躲在背后看他笑话,甚至戳他脊梁骨。

说天子无德,上苍才降下灾难警示众人。

他如果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岂不是要遗臭万年?

这老太监也是乖觉,仿佛没有听到李世民后边的话一般。

只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张老脸皱的如同树皮一般,满脸愁容的说道。

“是是是,陛下教训的是,老奴只知侍奉陛下,岂知天下之大事为何?”

“不过马上就要上早朝了,朝中有诸多高贤,定能为陛下排忧解难。”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稍稍一松,迈步便朝大殿之外走去。

一边走,一边问道:“今日召诸公子上朝观政,可都一一通知到了?”

老太监小跑着跟在李世民身后,点头说道。

“都通知到了,由太子殿下领头,现在应当在大殿等待了。”

“哦!对了,九殿下得知陛下每日为灾民之事头疼,还特意吩咐老奴,要在您批改奏折之时,为您点上一支安神香。”

李世民点了点头,脚下不停,语气幽幽说道。

“不错,稚奴有心了。”

“朕的一众皇子中,就数他最贴心。”

所谓九殿下,就是李世民的第九子,未来的高宗李治。

而稚奴,正是他的小名。

因年幼懂事,被长孙皇后留在宫中。

至今还未封王,就更别提什么开府建牙了

……

花开两朵,各表一致。

大明宫正殿,君臣商议国事的地方。

此时群臣齐聚大殿,还有一群少年于两侧正襟危坐。

其中年长者二十二三,年幼者十一二岁。

这些少年均是李世民的皇子,有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以及尚未封王的九皇子李治等。

大多锦衣华服,珮玉冠金,就连衣服也都是金丝镶边,倦绣飞鸟虎龙,显得极为奢华。

只有一人,身穿藏青色长袍,头上插着一根梨木簪,看着有些寒酸,与身旁一众少年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但看他懒洋洋的坐在那里,一副悠然自得的姿态,却又显得格外的洒脱、飘逸。

他叫李佑,是一名来自2000年后的现代青年。

母亲只是宫中的一个侍女,在生他的时候难产而死,连一个名讳也未曾留下。

虽在李世民的一众皇子中排行第五,也在十六岁时被封为燕王。

但由于不是长孙皇后所生,身后又没有母系家族的扶持。

因而一直都被置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

从小到大,更是只见过李世民三、五回。

也因此,他对李世民这个老爹,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就在这时,李世民也从大明宫后殿走出。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平身!”

朝拜过后,李世民、朝臣、诸皇子各自落座。

“近日河东水化还未平息,河西又爆发了蝗灾。”

“而燕云等地,也已经三月未曾下雨,如今面临粮食绝收,灾民遍地的局面。”

“诸卿以为,我大秦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话音落下,杜如晦便立刻说道。

“陛下,灾情如火,不可耽误。”

“臣以为,我大唐应当立刻开仓赈灾,救治灾民。”

此言一出,朝臣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中立者有之。

但很快,长孙无忌上前说道。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我朝刚刚经历大变,国库中银钱短缺,粮草不足,哪有余力赈济灾民?”

“何况,若是百姓受灾,就要朝廷赈济,岂不是助长天下人好逸恶劳的心态吗?”

“另外,去岁渭水之盟近在眼前,三军将士憋着一口气,此时正准备北征草原,急需者大量粮草,怎能随便赏赐给灾民呢?”

听到这话,朝堂之中,原本观点各异的众朝臣,态度也顿时变得鲜明起来。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举夺得大宝,登基为帝。

可北方突厥却趁大唐内乱,三十万草原骑兵狂奔至渭水河畔。

满朝君臣在惶恐不安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渭水之盟。

这件事,这些大臣历历在目,如鲠在喉,一日不敢忘怀。

一众武将更是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北征草原,洗刷当日耻辱呢!

如若赈济灾民会影响他们征伐突厥的计划,他们也绝对不会同意。

因此,这小小的朝堂之中,顿时嘈杂起来。

“陛下,不能赈灾啊!”

“是啊!区区灾民,何足挂齿?”

“这些灾民都是好逸恶劳之辈,与我朝堂何干?”

李世民听到这话,眉头布又皱了起来,脸上满是为难之色。

他是有心赈济灾民,可见朝臣如此反对,此时不由有些动摇。

就在这时,一道略有些稚嫩的声音,在李世民的脑海中响了起来。

【愚蠢,遇到天灾而见死不救,这些大唐朝臣还是人吗?】

【再说了,只要行以工带赈的法子,就不会让百姓养成好逸恶劳的性子了。】

【再发动灾民兴修官倒,疏浚运河,甚至帮助朝廷运送粮草,还能更有助于北征草原。】

【这么简单的法子,这些人都想不到,真是愚蠢死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九星霸体诀 唐人的餐桌 我有一剑 踏星 万古第一神 剑道第一仙 7号基地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光阴之外 最强战神
相关推荐:
我乃人间第一仙回到91做财阀阴阳酒馆我凭酿酒征服帝国[直播]都市御灵师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饕餮弑天诀末世便利店真言源泉丹神娘子的随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