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子期遇伯牙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谁在外面?”少年本就弹得心烦,站起身来,走到门边,看到衣着褴褛的子期,喝道:“哪里来的叫花子,也敢来指点本少爷弹琴?你这辈子见过瑶琴吗,也敢在这里聒噪!”

子期涨红了脸,正不知如何作答,就见那青衫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道:“这位小哥想必是走错地方了吧?这里是贵公子们学琴的雅舍,你若是要卖柴或是找点杂活干,还是到后面的杂役院吧。”

子期低着头,盯着脚上的一双草鞋看着,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羞愧,愤怒,委曲,不甘齐齐涌上心头,口中却是说不出半句话来。呆立了半晌,终是拿了扁担斧头,默默地离开琴馆回家去了。

家中他娘亲已做好晚饭,见子期回来,招呼道:“子期,过来吃饭吧!今日的柴卖了几吊钱?”

“还是两吊。”子期闷头扒了两口饭,道:“娘,我已经攒了四十几吊钱了,明天就去买把新斧头,把借的斧头还给隔壁王伯伯。”

他娘亲道:“斧头不必还了。隔壁老王的娘子前几日得了急病,抛下老王径自走了。老王昨日说要娶了我做他的填房,我也同意了。那老王虽然年纪大点,但家里有几亩薄田,我们娘俩搬过去,也总比如今孤儿寡母的过日子强些。”

“娘,可是我不想离开自家的院子!”子期猛地听他娘亲这么一说,觉得心中似有万般的委屈却又偏偏无奈得紧,红了眼圈对他娘说道。

他娘亲放下筷子,摸了摸他的头道;“这钟家院子,除了两张床和几把椅子,再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你若不想搬,就自个儿继续住在这院子里吧。左右两家都是隔壁,吃饭的时候我叫了你一起过去吃便是。你也快十岁了,有的事情也得自己做主了。”

子期忆起自己年幼时,爹爹打完柴挑去集市上卖了钱回来,时常牵着他的小手到田边摘些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回到院中整理整理编成些小猫小狗,逗了自己玩。有时还让自己骑在他的肩头在院子里嬉戏奔跑。娘亲织好布匹就坐在院中的椅子上为他和爹爹缝制新衣,一边飞针走线,一边时不时地与他们说笑几句。那时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是何等的温馨快乐。

没想到好景不长。一次爹爹进山打柴时,失足落下了山崖,至今尸骨难寻。山崖上只留下两担新打的柴和一把锋利的斧头,如今爹爹留下的斧头没了,娘亲也要改嫁到隔壁。子期抬头看了看空荡荡的钟家院子,却是打死也不愿离开这里。在子期的心中,不管这钟家院子多么的简陋贫穷,都是他永远的家。

过了几日,隔壁老王置办了几样酒菜,请邻里乡亲来吃了顿饭,就算与子期娘亲结了婚。当晚子期的娘亲就搬到了老王家,只留下子期一人仍住在钟家院子。

子期依然每日上山打柴,打了柴挑去琴馆卖。卖完柴总在琴馆前面徘徊很久,隔了院墙听里面传来的琴声。他几次想到琴馆里面的琴舍前,再去看一眼梦中的七弦琴,再去听一下琴师对的弟子的指点。但想起那日那位少年贵公子的责骂,他都强迫自己止住了脚步。

一天,琴馆的老者收了一担木柴,照例将两吊放到子期手上。钟子期鼔起勇气,对那老者道:“老伯,不知琴舍那边有没有需要做清洁的?我愿意去琴舍打扫清洁,一个铜钱也不要……”

老者沉吟了一下,道:“你这孩子,我见你每日卖完柴,总要在琴馆前徘徊许久才离去,想必是在听那琴馆传出的琴音吧。你既如此爱琴,我就允许你每日进去琴舍打扫,做些杂役,每个月我付你二十吊钱,你看如何?”

子期高兴道:“那太好了!”

老者进屋拿了套衣服,递给子期道:“这是馆里的杂役服装,你打扫前换了再进去。”又叮嘱道:“琴舍里的琴都是极贵重的,你打扫时千万要小心,切莫弄坏了那些琴。“

子期连连答应了,换上服装进了琴馆。

自此钟子期得以每日看到琴,听到琴,做清洁时还能偷偷摸一下琴弦,心中十分快乐。他每日上山打柴时,对着高山大树,溪流江河,清风白云,都在心中默默揣摩该用什么样的琴声来表达它们。到了琴舍,听到先生弟子们弹琴,他又在心中一一领悟出琴音表达出的是什么样的自然风光,什么样的内心情感。

钟子期买不起琴,也曾经试着自己动手做一架琴。他在山上砍了一些大的树枝挑回到院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勉强做好了琴身,却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做琴弦。听琴馆的先生讲琴弦多是用蚕丝做成,上好的琴弦则是用冰蚕丝做成,韧性极好,弹奏起来音色淳厚饱满,音韵绵延悠长。

子期买不起蚕丝,就用棉线加了些苎麻用手搓成粗细不一的琴弦,上在了自己做的琴身上。做好后他试着拨弄了几下琴弦,却发现此琴发出的声音特别小不说,音色也十分奇怪难听,与琴舍中的七弦琴琴声相差甚远。子期十分懊恼,只好放弃了自己制琴的想法。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转眼钟子期已长成了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因为家中贫寒,子期一直没能娶妻。偶尔有多事的媒婆到钟家院子打探,进去后见到里面家徒四壁,空空如也的情景,一个个都打了退堂鼓。

钟子期本人倒也不以为意,仍然以打柴为生。常常挑了柴去琴馆卖,帮琴馆做做清洁,听听琴,日子过得也还怡然自得。每每攒够一些钱,子期就拿了当作旅费,到汉阳县周边城市的一些琴馆去听琴。见识的琴师越多,听过的琴曲越多,子期对琴音的理解与感悟越深,常常能听出琴曲声中别人听不出来,只有琴师自己心中才能明白的种种情感。

一个秋天,钟子期听琴馆的先生讲,有一位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可能要出使楚国,乘船经过汉阳。钟子期听了十分兴奋,便带了干粮,连续几日守在汉阳汉口的江边,希望能够偷偷地见上伯牙一面,要是凑巧能听到伯牙的弹奏,就更是三生有幸了。

谁知在江边一连守了好几天,都没有看到带着瑶琴的人经过,不由心中十分失望。到了第十日,已是中秋佳节,傍晚天空中突然下起大雨来。钟子期不忍离去,找了临近江畔的一处亭子避雨。

到了晚上,雨停了。江面上风平浪静,夜空中乌云散尽,一轮明亮的圆月高高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钟子期叹了口气,走出亭子,来到江边的一艘船边。突然,一阵悦耳的琴声从船上传来。琴声柔和圆润,优雅怡人,像母亲的手在抚慰婴儿,又像温暖的阳光在照耀万物。

子期从未听过如此动人的琴声,不由站在船边尽情欣赏起来。但船上的琴师像是感应到附近有人在听琴,奏出的琴音中发出一声异样的颤抖,随即停止了弹奏。

船上的琴师走出船舱,四处打量了一下,大声问道:“请问是何人在岸上听琴?”

钟子期向琴师抱拳施了个礼,朗声答道:“在下钟子期,今日能在江边听到先生的琴声,真是三生有幸!”

夜风拂动琴师的长袍,琴师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先生既喜听琴,那么可知我刚才弹的是何曲?”

钟子期不假思索地答道:“《碣石调?雍也》,表达的是圣人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赞叹之情。只可惜弹到第四句时先生琴音颤抖了一下,就中断了。”

琴师的眼里闪过一丝喜悦,拱手道:“先生说得一点不错。今夜如此良辰美景,不知先生可否愿意到船上与我共赏明月,抚琴详谈?”

钟子期应邀来到船上,只见那琴师约摸四十岁出头,穿一身淡蓝色衣衫,头发高高束起,上面插着一支碧玉簪子,神态十分高雅脱俗,不由问道:“先生可是闻名天下的伯牙琴师?”

伯牙傲然道:“正是在下。”说完重新坐到瑶琴前面,拨动琴弦,发出阵阵深沉而凝重的声音。

钟子期听着琴音,仿佛看到一座座高山矗立眼前,高山巍峨雄壮,让人肃然起敬,不由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指法一变,一串串流畅的曲调从琴弦上飞出,琴声起伏跌荡,仿佛浩荡的江水奔流不息。钟子期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又变换了几首曲调,但凡伯牙心中所念,钟子期必然从琴声中听出来,表述出来的话语跟伯牙心中所想分毫不差。

伯牙又激动又佩服,叹道:“这世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钟子期更加激动。今晚他不仅见到了伯牙,听到了伯牙特地为他弹的琴,而且伯牙还称赞了他。钟子期觉得多年的执著终于有了一丝回报,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兴奋,不由浑身热血沸腾,连眼眶都有些微微的湿润。

伯牙拉着钟子期的手道:“你我一见如故,不如结拜为兄弟吧?”

钟子期一口应允下来。两人来到船舱前,伯牙点上一柱香,两人对着天空中的明月拜了三拜,结为生死之交。伯牙年长钟子期十几岁,自然便是哥哥。钟子期年幼,即为弟弟。(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大奉打更人 最强狂婿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农门长姐有空间 峡谷正能量 异能小神农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南宋第一卧底 前方高能 神魔之上
相关推荐:
如梦随风我终于失去了你大医生重生之弃妇杀手不太冷落日楼头孤叶飞孺子帝都市最强仙王无限气运主宰流浪的英雄九转神龙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