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58)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看着才十三岁的儿子絮絮而谈,四爷脸上满是赞赏,任谁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儿子,心里都不得不自豪。

弘暻把该说的话都说出了口,只等着下面的人回去思考。

四爷见目的达成,就不再继续看下去,而是邀请太上皇在皇庄里巡视一下。

至于那些被邀请来的商人以及官员们,大多数都被庄子里的人请了出去。

目的达成了,也不留这些人了,干脆利落的用完就扔。

一群人被请出了庄子门口,面面相觑起来,到底是皇室行事,这些人也不敢啰嗦,只能认命的各回各家。

不过今日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了出去,特别是第二日的报纸那边更是出现了拖拉机的简版画,就占了一大半的版面,拖拉机的功用被报纸一点也不落的全都报道了出来。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百姓的好奇心都被这种闻所未闻的东西调动起来,纸上的新闻又被外地的报纸转载,就这样一传二二传四,拖拉机的画像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大清。

这些转载的报纸都不忘提到一句,六月底的拍卖会一事。

一时之间对拖拉机感兴趣的商人,全都走最快的通道前往京城。

要说整个大清哪里的商业最繁荣,莫过于江南一带。

现如今已经慢慢向几个沿海港口转移,不过短时间内几个港口想要追上江南还是个问题,不过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够追上。

这一回拖拉机的消息传到了江南,江南一带就有大量的商人赶往京城。

要说以前,前往京城的话,坐船是最快的,不过得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如今不只走内路一条道了,就有一部分人便转道去了沿海乘坐海船。

海船大多数都已经改用了蒸汽船,反倒是内河的船,因为没有什么竞争力,一直沿用原来的船。

这种情况下,船只的发展难免出现了畸形。

海运越来越先进,难道内陆的漕运原地踏步。

不过四爷那边暂时还没有朝漕运动手的意思,毕竟火车还未连通,大概等会儿着将整个内陆连通之后,四爷才着手整顿漕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四爷将太上皇留在皇庄里,不为其他事,只为皇庄里里的田种着从新大陆那边寻摸来的种子。

现如今这些种子已经收过了几茬,储存的种子足够在京城周边推广,这回是四爷也是打算跟太上皇商议此事。

太上皇查看了好几种蔬菜,这些都是从新大陆那边搜罗过来的,别小看了蔬菜,这些蔬菜产量高,种植期短,对水的依赖性也不大,一户人家要是多吃蔬菜,最起码可以节省一半的粮食。

“好好好,这事让内阁理一个章程,你看着处理。”

太上皇看了好几种菜,在询问过之后得知都可以使用,便点了点头交代四爷。

这事太上皇没准备过问,老四告知一声也是尊敬他这个太上皇,既然已经退下来了,太上皇没打算管这点小事,还是留给儿子自己处理。

四爷应下了。

让身边的张廷玉就让这件事给记下。

随后又在皇庄里逗留了一段时间,便打道回府。

整个五月六月京城里都非常热闹,斗富的事件更是一出又一出。

想一想整个大清的豪商好像都聚集在京城,就可以想象京城里一下子聚集了多少财富。

这一次的拍卖会,朝廷那边已经制定好了规则。

一只允许使用纸钞来拍,二是一个城市目前只限定开一家厂。

也就是说,要是这个商人家住杭州,可杭州这边的开工厂资格被别人拍了,那么他只能另选一个城市。

朝廷之所以制定这个古怪的规定,那也是怕一个城市里一旦容纳下两家厂,到最后会斗起来,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这也是未雨绸缪,否则要真的出现上述之事,不仅没有达到拖拉机的普及,反而出现拖后腿的情况。

一旦斗起来,极容易将其他的厂也牵涉进来,到时候朝廷还得帮着收拾烂摊子,所以索性一开始就制定好规则,免得因为资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当然,这一次拍卖会非常古怪,允许一些拥有实力的地方官府来拍,不过官府得套一层壳子,借助本地公司的名义。

这也给一些商人出了个难题,这些人纷纷打探到底有哪些省过来拍,他们还打算拍下方子之后避开这些省开的工厂所在城市。

商人嘛,毕竟不敢跟官府对着干,所以还是避开最好。

六月底,一场浩大的维持了十天的拍卖会正式开始。

整个京城不管是最上面的皇帝还是最下层百姓,都在关注这一件盛事。

四爷关注那是因为敏宁已经同意,这次方子会以每张十万两的价格卖给朝廷,而朝廷将方子拿去拍卖,只要高出十万两多得的都归朝廷。

还允许朝廷在拍卖后结算,也就是说朝廷一转手就可以白得一笔钱。

虽然没有敏宁那边挣的多,不过白得的钱不要白不要,要是运作的好,未必不能大赚一把,户部早就摩拳擦掌等到将这笔银子纳入手中。

这一次的事情敏宁没有多问,反正拍卖出来的钱还得交上一部分税,被朝廷给刮掉一层肉,这事已经成了定局,她只等着坐收钱就是了。

这一回的方子只拍了一百张,也就是说全国只能够开一百家拖拉机工厂。

为何没有多卖,也是有一定缘由。

拖拉机的配方看着倒是明白,但不是那么容易造的,敏宁知道不给个几年时间,这些人不可能将拖拉机的原理给吃透。

最最重要的是还有机床,庄子里那边已经在研究了,敏宁打算先将拖拉机方子给卖出去,等在家将拖拉机弄到手,大概会发现一年也造不了几台,才将机床这个大杀器给拿出来。

到时候还可以再卖上一回。

这结果敏宁都已经看透了,全都是学的资本主义那一套,羊毛就是一层一层的撸,可不能一下子将羊都给杀了。

拖拉机方子的事没有放在心上。

敏宁现如今将全部心神都放在即将完工的发电厂上。

发电厂建的距离圆明园不远,就在一个山坳里。

这里的草木之类都被清干净了,快速的建了一条铁路通道,直接通向了西山。

到时候可以将西山那边的煤通过火车运到发电厂来。

发电厂采用的是火电,眼下主要使用的是煤。

其实她更看重的是水电,用水电污染更少。

只是那群工匠如今主攻的就是火电,要是改用水来发电的话,还得继续深入研究。

这两个月时间,朝廷也没有闲着,之前趁着未开拍卖会,朝廷便给全国各地下了令,将各地所发现的火油点全都报上来。

未来这些地区会派军队看守起来,眼下距离京城最近的一处露天火油区建造了一个厂,这个厂主要是用来将火油给分离。

火油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分解出沥青、柴油、汽油、机油等等,经过上面的点拨之后,工匠都已经掌握了这几种的用处,其他几样被分离出来之后便储藏了起来,目前市面上主要流通的就是柴油和煤油。

这两种,一种是供拖拉机使用,一种是直接供到民间用来照明。

煤油比传统的蜡烛要便宜的多,一经上市就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特别是煤油灯。

很快京城百姓家就用上了煤油灯,煤油只要加一煤线就可以烧上许久。

就算是再贫困的人家,也不用怕担心费钱,一根蜡烛的钱,用在煤油灯身上节省一点足可以用上三五日。

煤油灯的出现,或许富贵人家不屑一顾,毕竟气味很难闻。但是对于贫困的人家却是大受欢迎,毕竟煤油灯给这些人家带来了光明。

煤油和柴油,只是石油提取物的一种,接到上面的命令之后,那家工厂开始琢磨着怎么造出塑料来。

塑料这种东西只听到上面有描述,听着描述,感觉跟橡胶很像,但是因为没有头绪,塑料的研究暂时先搁浅了。

敏宁又不耐烦等塑料的出现,还不知道得等多少年,便转而花了一大笔资金用来研究橡胶,铜线皮就靠着大手笔洒钱给造出来了。

考虑到从电厂那边拉线拉到圆明园,需要的电流很大,要是只用普通的线,大概直接给烧掉了。

敏宁考虑了一下,让人弄出了小拇指粗的铜线,光是从发电厂拉到圆明园,这铜的数量就不少,更何况用的都是纯铜。

一时之间敏宁也弄不到那么多铜钱来,只能将主意打到了银行那里,银行里可是储存着不少铜钱。

从银行提了上万斤的铜钱,敏宁直接扔到庄子里让人提纯,至于如何弄成一样粗细的铜线,那么就由庄子里的工匠来解决这个疑难了。

铜线的事情未得解决,敏宁又想到这电线若是拉过来的话,可不能放在人碰得到的地方,不然那个好奇触摸的被电死,那可就弄出大事了。

考虑了一下,她觉得不能够放在地下,若是放在地下的话,很有可能被小动物给啃破了皮,到时候会发生漏电。

现在可不像未来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大势灭绝,现在走到野外,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所以这种情况不得不防。

那么唯一的目标就是放在天上,敏宁想起了未来的高压线,可以竖起电线杆来支撑线路。

反正现如今只拉着一条线,只通往圆明园,这个倒是方便管理,等到未来会不会往全国扩展,那么就应该是朝廷该考虑的了。

电跟石油一样,也该归国家管。

敏宁都不得不佩服自己,自己实在是太深明大义了,这么多捞钱的法子都拱手让给了朝廷

四爷那边就应该颁给她一个好市民奖。

庄子里那边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制造出了粗细相同的铜线,再套上橡胶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橡胶套上容易,却经不过实验,通上电之后,这些橡胶往往就被烧糊了。

庄子那边跟天津的研究室一同合作,总算是研究出一种更高明的铜线皮。

这种铜线皮又厚又不通电,充上电之后才能不冷不热。

电线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立马在圆明园跟发电厂之间装上电线,隔上一段路,就有一个水泥浇筑的电线杆支撑着电线不落地。

直到了八月初,圆明园才通上了电。

当然暂时通电的只有杏花村馆,旁的地方可不能给敏宁用来做实验。

至于为何不在万字殿安装,那地方虽然是四爷的地方,可四爷他身份到底贵重,这种不明之物没有探查出底细,在万字殿安装有些不现实。

敏宁索性也就不费那个事,直接在自己的杏花村馆铺设线路。

白日里试验过,确实通了电。

敏宁心里乐得开花,让一群满是敬畏之色宫女太监不要将这件事传出去,她打算亲自告知四爷。

临近中秋节,四爷也很忙。

这一回太上皇没有前往热河,蒙古的一些王公大臣自然得来到京城。

再加上拖拉机的房子虽然卖出去了,但有的工厂还未开起来,想要看到拖拉机出现在市面上起码还得等上几年。

四爷难免有些焦急,好在有一些事情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各地户籍的登记,以及土地的普查结果都陆陆续续的传入了京城。

这说明全国摸底情况已经告一段落。

四爷现下整日里召见大臣,商议着免除官员和读书人的待遇,四爷更是以身作则,准备皇庄打头交税,下面那些官员没道理也不交税。

四爷这流氓的一招,顿时大出所有人预料,这些官员手中可是置换了不少土地,正是因为不交税才能够过上滋润的生活,一下子也跟着交税,官员自然是头一个不依。

这段时间四爷没少跟这些人扯嘴皮,总而言之以后读书人的免税的待遇是没了。

摊丁入亩之后,对于百姓来说是减轻了负担。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可谓是减少了税收,那么这些少掉的税收就该从其他地方找回来。

从哪里找呢?对此,官员们都有所猜测,然而没想到皇帝竟然一刀切直接将千百年来给读书人的待遇取消了。

这一下,可直接捅了马蜂窝。

好在,眼下朝廷当中汉臣只占了少数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满臣。

皇帝这突如其来的一笔,看着原本就是针对汉臣,满臣那边大多数还是冷眼旁观着。

就在这种情况下,四爷的命令强硬的推了下去。

即日起,凡是名下有土地的都得交费。

不少消息灵通,身上有功名的读书人,赶紧将身上多余的土地归还回去。

好在现在政策变成了摊丁入亩,就算交税,自己名下的税也不多。

只是读书人到底心里不爽,拿起笔杆子又给皇帝加上几样罪名。

四爷忙着公务,也就没有注意到敏宁那边最近在做些什么?

这一日,四爷在忙着批阅奏折,天刚一擦黑,苏培盛捧着一个烛台,进来向四爷禀报。

“万岁爷,贵妃娘娘派人过来请您,说是有要事禀告。”

四爷听到这句话后,丢下笔揉了揉疼痛的额头。

这一段时间,地方上跟京城里的折子不断的飞入皇宫,即使用内阁那边帮忙踢出了一大半无用的,但是这些剩下的奏折,对于四爷来说仍然是不小的工作量。

他已经连续几日只睡四个小时,醒来就批阅奏折。

四爷站起来伸展了一下身子,而这时眼前突然一黑,他支撑着桌子,晃了晃头,他感觉到视线中的色彩慢慢归来。

“万岁爷,要不要请太医过来!”苏培盛吓了一跳,忙上前去扶住人。

四爷挥开了他的手,“无事,不过是起身太猛了,站一会就无事了。”

苏培盛心里有些担忧,万岁爷这几日没日没夜的批阅折子,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如今又出了些状况,苏培盛生怕会累着哪儿。

可惜的是他的话,万岁爷根本不听。

苏培盛心里有些焦急,随即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将这事告知安贵妃。

这宫中若是有人能够劝说万岁爷,大概也只有安贵妃了。

四爷将刚才批好的折子放到一旁,然后告知苏培盛,“将这堆批好的折子送到内阁去。”

苏培盛连忙应下,“万岁爷,等会奴才亲自去办,只是安贵妃的人还在外面等候着……”

四爷听了,从龙案后走了出来。

“朕知道了,摆驾杏花村馆!”

“奴才恭送圣驾!”苏培盛当即跪地。

四爷挥退人,一个人进了屋。

屋里只留下敏宁一个人,四爷问道:“怎么也不点灯?”

敏宁出神秘的笑容,“爷,我有个好东西要给你看。”

四爷有些好奇,这段时间他确实忙着政务没有多关心她,莫非又是什么好东西?

要知道她每一次说出好东西的时候,都会给四爷带来惊喜,当然这一回也不例外,她刚一说出口,四爷眼神中就充满了期待。

敏宁拉着四爷走到了墙边,然后拉着他的手一起去摸墙上垂下来的一根绳子。

摸到绳子之后,敏宁小声的问四爷,“我保证这是一个改变时代的东西。”

四爷有些好奇,摸着手中的绳子,没感觉这绳子有什么特殊的。

确实,绳子只是普通的绳子,只是绳子连通的东西有些特殊。

敏宁心中有些兴奋,握着四爷的手,一起往下拉。

听到轻微的声响,整个屋子就亮了起来。

四爷已经习惯了黑暗,从来没有在黑暗中这种亮光,一时之间只感觉眼睛一阵酸,他忙伸出了手捂住眼睛,手掌下眼泪流了下来。

敏宁吓了一跳,忙关心的问他,“爷,没事吧?”

四爷摇了摇头,感觉到眼泪慢慢停了下来,尽管手捂着眼睛,可仍然察觉到手掌外的亮光。

他的眼睛慢慢的适应,手也开始慢慢的移开,大约过了五分钟,四爷的眼睛才习惯了灯光。

看着这屋子里如同白日一般,不,或许比白日里的屋子还要亮堂,四爷惊讶起来。

“这又是何物?可以自己发光,莫非是夜明珠?”

不对,这不是夜明珠,夜明珠只是发出蒙蒙亮光,绝对没有屋顶上那悬挂的东西亮。

敏宁见四爷适应了灯光,这才放下心来。

她刚才确实吓了一跳,都忘了他是古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今日是头一次见,这眼睛自然受不了如此亮的,这才刺激过度,发生应激性的反应。

可别小看灯光对眼睛的刺激,在未来时甚至出现一种武器,强光之下,让人短暂失明。

“不是夜明珠,这叫做电灯,将电传到灯中,可以让里面的灯丝冒出光,就好像一个小型的太阳一样。”

四爷听了,犹如在听天方夜谭。

“等等,你给我解释清楚。”

敏宁便将电的原理,还有电灯的原理,全都向四爷阐明,四爷聪明的举一反三,“就是说这电犹如雷电一样,而这灯本身是不亮的,只是通了电之后才会亮?”

敏宁点头,“是啊,去年不是跟你要了一块地吗?那块地被我用来建造成了发电厂,前几日电线才传输到园子里,这不我这里就装上了电灯和电线。”

四爷看了这犹如白昼的电灯,有些羡慕,这玩意要是装到万字殿,以后他批阅折子,也不用费那个眼力看了。

点再多的蜡烛也没有一个电灯来的亮。

“可否将这电安装到万字殿?”

敏宁点头,“当然可以,只要将线路通到您那里就可以了,而且院子里也可以装,以后就不需要怕摸黑走路了。”

四爷点了点头,“园子里其他地方倒不必了,先给万字殿装上,再将你所说的线路连接到畅春园,让太上皇也见识一下。”

敏宁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打算跟太上皇显摆。

再加上太后、太皇太后,几座大山全都在畅春园,这种便利的电灯确实应该给畅春园安装。

“可以,这只是小事一桩。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才是最重要的。”

四爷立即坐到一旁,示意她说。

“爷,您觉得若是你习惯了这电灯还能够忍受回到蜡烛的时候吗?”

四爷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为何这样说?”

敏宁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起身先将灯给拉灭了,一时之间,屋子里就陷入了黑暗。

很快敏宁就寻到了蜡烛,将蜡烛点燃。

屋子里闪烁着昏暗的灯光,四爷发现敏宁的脸有大半都陷入昏暗中根本看不清。

他若有所思起来。

敏宁再次拉开了灯,转头问四爷,“您看,这电灯用起来比蜡烛亮多了,也不用担心发生火灾,往后人们要是习惯了电灯,如何再肯回到用蜡烛的时候?”

四爷还是不怎么明白她的意思,不过对于先前的话,他还是认同的。

比如现在他就有些羡慕这里亮堂的屋子。

敏宁笑了笑,才开口继续说,“按照以后的模式,这电就成了人们日常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只要用上了电,我想就没有人肯回头用蜡烛。”

四爷照例点头。

“所以这电,该归为国有。”

四爷头点到一半,突然愣住了,“你这话什么意思?”莫非以为他会贪图这点东西?

敏宁耐心的跟他解释,“我建这么一座发电厂,就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这发电得靠燃烧煤炭火油,光靠我可没有那么多钱来烧。还有这些电线,得多少人多少年才能够铺遍整个大清,这么大一座工程,每年烧掉的煤炭,除了朝廷根本没人能够承受得住。”

四爷听到这里才算是明白了她的意思,难怪她愿意将这块肥肉让出来,实在是这项工程太费时间了,不知道等多少年后才能够得到回报,确实如她所说,除了朝廷,没人能够支持这么大一项工程。

不过……

四爷摇了摇头说,“朝廷也没那么多钱投到这个无底洞。”

敏宁已经帮他想好了解决方案,“爷,咱们只要铺设省与省之间的大线路,至于每个省下面的就由当地官府来考虑,允许当地官府截留一半的税收,投入到开设电厂铺设线路。可以把这项工作分成十年来做,将电通往每个村。”

四爷畅想了一番,“这可真是个大工程,不过,这税收若是截留了一半,那么朝廷可就拮据了。”

敏宁跟着点头,“确实如此,不过这电费可以收上来一部分弥补财政,挨过这艰难的几年柴油可以卖了,到时候又可以收到大笔的油钱。”

四爷摇头叹息一声,“这个事情没那么好办,看来又得跟官员费尽一番口舌。”如今的四爷感觉到自己一个人孤身战斗,唯一的帮手也只有十三,还被他使得团团转,至于其他兄弟不提也罢,不给他拖后腿,已经算是不错了。

“我想关于电的事情还可以再缓一缓。”

四爷“哦”了一声,看向她,“你有什么好主意?”

敏宁神秘一笑,“爷,虽然我说将电交给朝廷,但我没说我不管,要是可以,您可以另组办一个衙门,专门来接管发电厂的事情,只要你给我足够的信,十年时间我保证,就算是荒山野,也能够给你通上电。”

四爷坐直了看向她,“你这是在跟我要差事?”

敏宁昂起头看他,“怎么不行?可不要小瞧我们女人。”

四爷摇头失笑,“我可从来没有小瞧过你。”只是组建一个衙门,让女人来管,这事传出去还是有些荒唐。

敏宁明白了他的顾虑,“爷,你放心,这衙门只是方便我发号施令,暂时可以对朝廷保密,等时机成熟之时才纳入朝廷中,到时候我会请辞的。”

敏宁都这样说了,四爷还能不同意?

这电还是陌生的事物,确实没有人能比安佳氏还够了解。

她手中有钱,手段更是一出又一出,让人防不胜防,这事要是交给她,四爷觉得没什么好疑虑的。

唯一的缺点也被补足了,眼下这个衙门保密,只要不说出去,那些臣子也不会在他耳边吵。

四爷甚至觉得她早已经计划好了,就在这边等着他呢。

四爷万字殿的线路很好安装。

第二日就进来了一群工匠,拿着电线安装在墙上,然后接到杏花村馆这边。

只是这电线□□在外面显得有些不雅,好在到底是皇帝的居所,一开口自有人将这件事处理了。

内务府有不少能工巧匠,按照万字殿原有的风格设计了不少装饰,将那长长的电线给掩盖了。

圆明园这边倒是好办,麻烦的是畅春园那边。

畅春园可是住着不少人,太上皇后宫的嫔妃可都塞在畅春园内,四爷这边前脚提了电灯的事,太上皇就点头笑纳了儿子的孝心,不过敏宁嫌弃麻烦,想要一次搞定整个畅春园。

然而人一多事情就复杂了,太多的人进入畅春园到底不合适,最后还是四爷敲定,在太上皇经常活动的几处宫殿,还有太后跟太皇太后所居住的两处先装上,至于那些太妃就往后挪一挪。

这个倒是简单了,内外同时行动,外面的电线杆安装到畅春园内,高压线路跟着通到畅春园内,再从高压线接了几处线路通往几处宫殿,不过三日时间太上皇那里便通上了电。

畅春园这边前脚通了电,四爷那几位兄弟就神通广大的得了信,一个个来到畅春园,以拜见太妃的名义过来见识一下那比夜明珠还要亮的灯。

不过白日里电灯可看不出什么来,这些人磨磨蹭蹭拖到了天黑,总算是见到了那将屋子照耀的犹如白昼的电灯。

“老四也太小气了,怎么也没给我额娘也装上一个?”

有额娘的,在心里嘀咕一句。

不过,这园子里真正用上的也只有太上皇、太后太皇跟太后,没人敢质疑,毕竟是皇帝对长辈的孝敬。

至于那些太妃,没理由让皇帝特殊对待。

所以这些王爷只在心中嘀咕几句,没真敢到四爷面前说。

别人家晚上就昏暗的,圆明园却亮堂堂的,一时之间不少人就打起了电灯的主意。

不过所有人都明白,皇帝敢摆出来肯定不担心别人偷学了去。

或许,人家已经摆了个龙门阵在那等着呢。

畅春园里停了几日,那些工匠又进驻到畅春园里,这一回几位太妃没有再闹什么幺蛾子,积极的配合工匠,争取早日用上明亮的电灯。

不过两日工夫,畅春园各个院子都通了电,就连太监宫女的住处也不例外。

畅春园外靠湖边小路上沿途还装上了路灯,到了晚上就连太监宫女走夜路,也觉得安全了许多。

畅春园装完之后就轮到圆明园,等到八月十五来临,两座园子灯都打开,仿佛星星坠入了园子中。

畅春园更是举办了宴席宴请朝廷官员,在明亮的花园中举办宴会,更是让太上皇脸上有光。

中秋宴会之后,整个京城不管是朝廷命官,还是民间的百姓全都对两座皇家园林的灯起了好奇心。

有些人死心眼的认为那是夜明珠,有些人却以讹传讹,说是从天上引下来的雷电。

经过中秋那一晚,皇权的影响力达到了最鼎盛。

至少因为电的原因,使得百姓认为皇家拥有非凡的仙家之力,可以招来天上的雷电用来点灯。

一时之间,四爷在民间的威望越发涨了起来,以前那些读书人往四爷身上泼的脏水也没有了市场。

四爷明显感觉到了便利之处,他在朝中推行了好几样政策,结果朝中的官员根本不敢阻拦,就顺利的通行下去。

原本四爷还提着心,以为某些人还有后手,后来发现这些政策全都按照他所说的实行了下去。

他才从粘杆处口中得知了民间的传闻。

难怪之前那些上蹦下跳的官员那么老实,原来也是听说了这一说法。

四爷感叹了一声,又觉得有些荒唐,堂堂的朝廷命官竟然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这等官员对于大清又有何用?

“开大学?何谓大学?”四爷将朝堂上的一些烦心事跟敏宁说了。

敏宁就跟他提了这个意见。

“大学就是中学之后的继续教育,以后不是要大力的铺电路吗?所以总得需要一些专业人员,我打算开设一家大学,专门教授关于电路的知识,还有拖拉机的有关知识,毕竟靠着那些人自己寻摸,多少年都摸不透那拖拉机的原理。”

“这跟朝廷官员又有何关系?”

敏宁耐心的跟四爷解释,“您不绝得现在挑选官员太单一了吗?咱们完全可以将四书五经所教授的内容全都放在童子学跟中学教授,大学是继续进修,比如教授一些天文学算学经商,勘矿,凡是我大清缺少的人才都可以在大学中培养,这些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参加国考,国考就是朝堂选拔人才的方式,往后这些官员都有一技之长,不再是以往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大学毕业就算不能当官,也可另寻活路。”

不等四爷询问,敏宁又继续说,“甚至还可以开设军校,为军队培养大量的低等军官……”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剑道第一仙 唐人的餐桌 最强战神 光阴之外 我有一剑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踏星
相关推荐:
最强万界帝尊异界学神残龙谱小岛有人家血案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