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年味里有浓浓的乡味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第五篇有一种味道叫乡味

第104章年味里有浓浓的乡味

春来忙田,腊月忙年。

时近岁末,年味渐渐浓起来。孩子们玩着鞭炮,空气中弥散着幽微的火药香;在外打工、经商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坐飞机回来的,乘车回来的,开车回来的,提着大包小袋,装着外面世界的精彩,脸上、身上透着城里人的喜气和洋气;大人们成群结队到周边的集市去购买年货,把一年的辛劳心安理得地释放在这几天里;屠牛杀猪宰羊的,干塘、网过年鱼的也多起来了,乡村呈现出一年中少有兴旺、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又像画卷一样在眼前展现开来。

“拜年,拜年,粑粑在前”

家乡有“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的俗语。大人一年盼种田、收获,仓廪充盈,家里不缺粮。小孩到了冬天就期盼过年了,因为过年穿新的,吃好的,更重要的好玩好耍:拜年、走亲戚、看龙灯狮子。

家乡年味里有新衣服的香味。过年的时候,小孩一般要添一套新衣服,黑色平板的布料,好一点的是蓝士林布,更好一点的是斜纹布,都是纯棉布,有些还是家织布。新衣服穿在身上,脸上羞答答的,心里喜滋滋的,生怕把新衣服弄脏了,是一年一度的行装更新呀!

家乡年味里有很多好吃的。过年时,餐桌上的菜肴是一年四季最丰盛的。鸡鱼肉是三项主菜,能做出各种花样来,另外配菜也很多,其中炖萝卜丁是少不了的,这项菜肴,一直流传在到现在,叫年关萝卜。“除夕夜的火”,各家各户的灶火烧得红红的,烹制菜肴,翻炒花生瓜子豆子。经济状况的人家过年,油煎火燎、香气扑鼻。穷苦人家过年就很冷清且窘迫、寒酸。因此就有了“只吃萝卜不吃菜”令人心酸、心碎的故事;因此就出现了“过年难,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的征联。

年味中有一项走村串户的活动——拜年。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家乡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随便行”的说法。大年初一给父母、爷爷奶奶拜年,给同一个院子或周围院子的长辈拜年,各家各户一路拜过去,结队而行,队伍长长的像条龙。初二就外出给岳父岳母拜年;过了初二后,就给其他亲戚拜年了。不过,亲戚一般也有约定的:我家在新年某日迎客,好置办饭菜陪客,这样既隆重也热闹并节省一些。

拜年时,用篮子提些礼物去对方家,用黄草纸包的四方形包包,上面贴有红纸条。进门对迎客的主人双手打拱喊拜年、说恭维话、吉利话。落坐不久,主人家就端上“泡茶”,讲究一点的泡红枣、柿饼切成片、搁上红糖、用开水冲泡的糖茶。喝过茶后,就摆碟子:有瓜子、花生、炒豆子、炒薯片等,家境好一点的还有卤豆腐干及少量饼干。饼干一般有两种,一种“四方饼干”,质地细腻,上面有图案;一种“猪腰子”饼干,烘烤成焦黄色,上面粘有白糖,比前者好吃。这个时候,小孩愉快地一边喝甜酒一边吃零食,大人们则寒暄并佐之以自家酿制的米烧酒。不久,就围桌吃饭了。菜是丰盛的,主人劝酒劝菜热情,场面热烈、情感融洽……回家时,主人也回事礼物,篮子里的包包调换成其它包包了。给小孩衣兜里装瓜子、花生、豆子等,即“散零食”。有的还给“模子粑粑”或糍粑。“拜年,拜年,粑粑在前。”是过去小孩子口里常说的一句话,和现在的“拜年,拜年,红包拿来”一样。

年味里也有烟味。以前吸烟的是自家种的旱烟,切成烟丝,用水烟筒或旱烟杆吸烟。主人把烟丝装进烟斗里,点燃“煤纸”(粗纸转成的细条),用手掌摸一下烟嘴,表示吸烟嘴清洁干净了,然后把水烟筒或旱烟杆连同“煤纸”递给吸烟的客人。这些烟具在吸烟的客人中间互相传递,甲吸了乙吸,乙吸了丙吸……

追着看舞龙耍狮

味中有一种传统的庆祝活动——耍龙灯、狮子、车马灯。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元宵晚结束。“元宵夜的灯”,这一晚狮子、车马灯耍得很热闹,有的甚至通宵达旦。龙灯,是在白天舞耍,小孩最喜欢看,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跟着,因为白天行走方便,晚上瞎灯熄火的会摔跤,那个时候农村很少见手电筒,晚上外出,提马灯照明,大多是扎火把探路。

龙灯,有龙有灯。一条用彩布做成的龙,由头、身、尾三部分构成,由数根木棒举撑着(木棒一般是单数),把布龙分成几度,即几段。每根木棒由男子汉执举。龙灯队还有一套锣鼓,几盏排灯(纸糊的灯笼,立方体,用木棒举着)。耍龙全靠耍龙头的,龙头一舞动,其他几度就灵活地跟着舞动,一直转递到龙尾,这样,整条龙飞舞起来。耍龙头的汉子要力气大,身手好,懂套路,能双手舞、单手舞,能左右开弓,能站着舞、弓着腰舞,还能躺在地上舞,舞出很多花样、舞出不少故事。龙灯队进屋场,主人要放鞭炮接送,要打发红包。舞龙的还要对着主人家的神龛唱多是赞歌的“龙灯歌”。龙灯队的歌师“煅歌”,主人一般要回唱,以表答谢和礼节。

有龙灯队也兼狮子队的,龙灯队讲的是“舞功”,狮子队展示的多是武功。狮子队一般在晚上表演。狮子队的道具除没有了龙灯队的布龙外,其余的道具一般保留着,还多了一副狮子被和一些刀枪棍棒等冷兵器。

晚上,狮子队举着牌灯、灯笼(里面都点着亮了,蜡烛或马灯),敲锣打鼓直奔主人家晒谷坪或堂屋,由两人钻进狮子被装扮狮子,摇晃狮子头、扭动狮子屁股,奔跑跳跃着转圈子,踏出一块场地。然后就是武术表演,耍刀枪棍棒,表演气功,叠罗汉等等节目,这些表演者都是赤膊上阵。狮子队也要对主人家唱赞歌,叫“煅狮子歌”。主人家也回唱,也要鞭炮迎送和递红包,与待龙灯队的“礼数”别无二致,只是红包比龙灯队的要大一些。当表演到精彩阶段、观众越聚越多时,舞狮的就会出场转圈踏场地,扩大被观众围困得越来越小的圈子。这个时候,主人也会出面助兴凑热闹——点燃鞭炮,丢到围观者前面噼噼啪啪炸响,吓退观众,扩大场地面积。

舞龙、舞狮表演,时下在很多官方举办的重大庆祝活动中并不鲜见,车马灯在这些活动中也时有出现。车马灯是由姑娘们披着两扇纸糊或布做的蚌壳、或是小船,一张一合或一摇一摆的表演着。

现在,每餐吃香的喝辣的,天天像过年,还时刻担心吃出三高。现在,男女得穿得像“新郎”、“新娘”,小孩打扮得花枝招展,老人衣着也追赶时髦。现在,舞龙、耍狮、走车马灯在家乡的年节中已经基本消失。偶尔有龙灯队出现,观看的人也极少。倒是一些丧葬场面常出现龙灯、狮子队。

那时,过年吃好的、穿新的、拜年走亲戚、观看舞龙、耍狮、走车马灯,那是最大的享受,那心情、那场景,那细节,那韵味,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但却深深地刻印在脑子里、融入到了血液中。

现在,每逢过年家乡才热闹一阵子。回家赶年的人们,最短的在家乡呆一个星期,时间长的也就半个月二十来天,接着就像候鸟一样,不,像“年鸟”、“节日鸟”一样飞走啦。身体棒的,参军走了;脑子灵的,考学走了;年纪轻的,打工、经商走了,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田土荒漠化,农业萧条化,过年一阵热闹化。家乡失去了很多,但也涌现了许多新的:农家别墅,各种家用电器,摩托车、小车、大车,水泥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人们在四处奔走、匠心规划、努力拼搏、倾力建立曾经梦寐以求的幸福天堂,同时又在忽视、损坏自己美丽的家园和隔离、割断浓浓的乡情。人们生活蒸蒸日上、今非昔比,同时又惊讶、感叹这种体系繁杂、差别巨大的现代生活!在前行和回顾当中,人们在内心逐渐产生了对自然的疏离,对家乡迷失的恐怖和对自身前途有种莫名的虚幻感。

存留在头脑里抹不掉那年味的记忆,置身于变化越来越快而又有些许隔阂的家乡景致,年味里,到哪里去复制、拓印在记忆中的家乡过去的容颜旧貌和年味?“无可奈何花落去”,自知无力回天,唯有仰天长叹。那种牵肠挂肚的印象,那种对逝去的一年又一年的光阴无法抑制的留恋,像书签一样扦插在漫长的日子里,什么时候翻寻出来,依然可以勾画描绘出一个不可替代的乡味、年味。

沧浪时间,跌宕人生。儿时的年味虽已远去,记忆却长留,但无论怎样不能再现,更无法复制了,只有把它装入悠悠的乡愁里。

树高千尺,岂能忘根?饮水思源,叶落归根。还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军万马、千里迢迢回家过年,年复一年,至今仍是人们最朴实的对年味、对故乡、对生命的坚守。(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前方高能 农门长姐有空间 最强狂婿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南宋第一卧底 异能小神农 大奉打更人 神魔之上 峡谷正能量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相关推荐:
汉血丹心历史正能量穿越草包小姐:一夜兽妃似雪妖娆恋爱百分百:杠上恶魔校草绝地成神奇侠系统山河故国极品神医1极品小农场